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义务教育专题询问会

30.08.2015  10:20

  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围绕义务教育展开专题询问。询问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来自发改、规划、教育、人设等部门的负责人围绕家长、教师关心的教育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聚焦一

  义务学校合理规划布局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发展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哈市规划与教育部门共同启动编制《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15-2020)》,对全市的学校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避免学校布局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冲突。对新区预留教育用地按照需求预测合理增加用地面积,提高学校建设标准,以保障未来新区对教育设施的需求。

  计划到2020年,哈市改造危房校舍150所,增建新区学校20所,所有学校(包括村小和教学点)设备条件均达到省评估验收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100%,18个区、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

  聚焦二均衡教育资源

  近年来,哈市通过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集团化办学、建立学校教育联盟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渐缩短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也使“择校热、学区房热”现象得以缓解。

  通过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到今年底,南岗区初中将以17中、69中、萧红中学等名校为依托,将全区19所初中组成5个教育集团;小学将以继红、花园、铁岭等小学为依托,将36所小学组成10个教育集团,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学区房热”问题。哈市还通过建立学校教育联盟,集中力量解决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等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建成20个教育联盟,通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和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所有孩子不用择名校、上补课班,同样可共享所有优质教育资源。

  聚焦三

  加大县级教育资金投入

  哈市将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将县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经费纳入省对县一般转移支付中,配合教育部门督促各县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县(市)级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财政部门将督促各区、县(市)加大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投入,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包烧费单列,保证学校基本运转;同时,配合各县(市)积极向省争取,将县级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公用包烧费等因素纳入省转移支付,并将区级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公用包烧费等因素纳入市转移支付,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等问题;继续加大市级资金对中小学校项目投入力度。

  聚焦四

  班主任津贴有望大幅提高

  省教育、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正在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算各市(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酌情核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

  近两年,提高中学校班主任津贴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校教师队伍曾多次呼吁提高标准。目前,市直直属学校执行班主任津贴标准每人每月50元;各区属学校(含双城区)班主任津贴标准每人每月在50元至200元区间不等,所有区县中,只有宾县没有执行班主任津贴。

  哈市人社局提出的提高哈市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建议已经征得省人社厅同意,省人社厅表示即将出台全省统一的政策,班主任津贴标准有望大幅度提高。省里政策文件出台后,市直、各区、县(市)将统一执行省里新制定的标准和发放。

  聚焦五

  随迁子女有学上

  为保证所有有就学需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市民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哈市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入手,保障他们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根据哈市现行政策,所有有接收能力的学校都要无条件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证所有有就学需求的外来务人员子女都能就学。目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占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0%以上,在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6万余名。从2012年起,哈市出台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考重点高中的政策,4年来,受益学生达万余名,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下一步,哈市将强化监督检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相关制度和政策落到实处。(作者: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