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新增三块“绿肺”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垃圾场变身后花园

04.08.2014  13:33

  位于哈市香坊区东南部、占地面积比半个森林植物园还大的丘地林园,有望于今年10月面向市民开放。这处林园是我省迄今为止由原垃圾填埋场经改造建设的最大主题公园,覆盖种植土达1米多厚,经过1年多自然沉降、土壤改良后栽植乔、灌木,变身哈东地区的“后花园”。该处林园将对哈东地区的小气候调节作用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道外区大方里景观林地、哈东街心游园已于近日开放。

  垃圾场变“后花园”

  市民于淑华老人在香坊区油坊街旁的果园小区住了快30年,小区周边没有公园,每天她只能在院里锻炼身体,她也让子女帮她选地方搬家。最近,距家只有一公里远的丘地林园,成了她和邻居每天必去走上几圈的“新大陆”。原来这片捂着鼻子都不愿去的垃圾场,如今变成了“后花园”,这让于淑华喜出望外,她告诉子女,自己不打算搬家了。

  丘地林园北至公滨路,南至红星村,西至油坊街、香德街,东至电碳路,由香东、拉滨、滨绥、东新上下行、孙新上下行铁路线围合而成,占地72.9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上世纪70年代初是原香坊、动力两区垃圾倾卸场,累计囤积垃圾量约461万立方米。2010年底,香坊区尝试对这里实施改造。

  两处洼地蓄水成湖

  香坊区邀请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名专家前来研究、设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专家论证,规划、环保、园林等部门的多次研究,原有的有害垃圾实施分类清理,不利于后期降解、种植树木的垃圾全部被处理。2011年香坊区园林办对剩余的垃圾掩埋,平整场地,再拉黄土覆盖,最后培上1米多厚的种植土。

  经过了自然沉降和土壤改良的1年多时间,香坊区才开始尝试种植树种。香坊区园林办副主任陈杰说,目前园区内的植物长势都不错,成活率在9成以上。依照场地原有地形,园内地形高低起伏,两处洼地蓄水成湖,湖内建岛形成自然景观。

  种豆科植物改良土壤

  以滨绥、东新上行铁路线为界,丘地林园“一分为二”。靠近香东线一侧的林园,建成寒地植物园,园内种植了落叶松、云杉等几十种寒地生长的乔、灌木,同时还栽植了十几棵红豆杉珍惜树种。

  丘地林园其中大部分灌木以紫穗槐、胡枝子等豆科植物为主。陈杰说,豆科植物根部带有固氮菌,对降解垃圾、改良土壤十分有益。

  林园的另一半被称为“亭园”,爱晚亭、醉翁亭、湖心亭等30多座中国著名的古亭一比一仿建在亭园中,按照地形走势,有的建在半山腰、有的建在山顶。陈杰说,这些仿建的名亭大小和样式跟原亭一模一样,很多名亭都是江苏古建筑公司在当地取材施工的,运回哈市后组装。亭园内的植物品种以樟子松、落叶松、五角枫、白桦为主。

  调节哈东温湿度

  丘地林园是我省迄今为止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建设成最大的主题公园,这处新增的城市“绿肺”对哈东地区的温、湿度等气候调节有着积极影响。

  虽然丘地林园还未完全竣工,工程正在实施路面铺装和植物品种完善,但每天晚上都会有数千名市民到此休闲、纳凉。今年10月后,丘地林园下穿铁路线的涵洞竣工后,市民便可沿着油坊街一直向东走,穿过涵洞抵达丘地林园。全部工程预计于今年底完工。

  道外区2处街心林地投用

  大方里景观林地

  位于道外滨江地区的大方里街对过,北侧紧靠滨江站铁路挡墙,对面为大方里小区。该林地占地1.6公顷,原为居民密集、房屋低矮的棚户区,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对其动迁后进行绿化景观建设。该处林地建设时实施了微地形处理,高低错落的50多个品种、1500余株乔木、灌木和花卉采取复式种植,成为了该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林地内辟建了近200平方米“百姓书屋”,为周边老百姓提供免费读书服务;在人流密集的广场附近设置了一处水冲公厕,方便了过往市民。

  哈东街心游园

  位于道外区道口头道街与铸钢街附近,原为棚户区,经整体改造后,新辟建成一处绿地,占地面积2.1公顷。游园内种植了云杉、白桦、糖槭、山杏、丁香、金叶榆、红叶李、金叶风箱果、偃伏莱木等2100余株树木,园内修建中心广场供周边市民休闲、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