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香坊区 民主协商激发居民自治新活力

27.12.2016  17:37

2013年香坊区在哈尔滨率先建立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今年该区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称号

民主协商激发居民自治新活力

  吴昌林 李秋白 黑龙江日报记者李天池

  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勤协商。2013年8月,香坊区委在哈尔滨市率先建立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探索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创新社区治理新途径,把以往分散在社区的代表委员、“能人”等优势资源组织起来建立民主协商委员会,通过联席议事听取群众心声,建立起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自治机制,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协商议事权和决策权,实现了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创建3年多来,该区20个街道的76个民主协商委员会共召开民主协商会议396次,参与人数4150人次,协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586件,受益群众达4万余户。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上,香坊区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的荣誉。

   群事群议难事

   共议民主协商面对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筑街道办事处林园社区辖区内的绿洲小区,由于私家车辆的不断增多,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停车泊位少,小区停车混乱,居民和车辆出行都不方便。业主们也曾多次找过物业,但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被搬到社区民主协商例会的桌面上。经社区民商委召集,物业、业主委员会、有车族、无车居民代表等聚在一起,商量这事儿究竟该咋办。停车位规划不合理、如何收费、收缴后费用的管理和使用去向等事儿,被一股脑端了出来。经多次协商,最终决定:物业公司将小区原有停车位重新统一划分,并在小区内试行有偿停车,公开收取的费用,全部用于增加小区保安和增设监控设备上,这些想法通过小区停车管理办法的形式固化下来。居民自己定的规矩,实行起来变得很容易。该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找到群众利益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民主协商为基层群众搭建了平等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基层公共事务从过去的政府单位管理到社会多元参与共治,改变了以往“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局面。

  据了解,民生街道办辖区哈量文化宫广场上,每晚都有两支队伍、200多人跳健身操,有时由于乐曲声音过大或因两只队伍互相攀比,造成音响声音过大,严重影响附近500余户居民的正常生活。社区居委会也多次派人调解,未见实效。于是个别居民欲采取扔东西、砸音响等极端手段驱散健身队伍。

  面对此种情况,哈量三社区民商委发挥这个组织中的“精神领袖”——百变调解员程培松的作用,把两名健身领队及其主要成员叫到一起进行协商,现场调试商定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合适音量,找到了化解矛盾的利益平衡点。并在两只队伍各选出一名代表,互相监督,协商委员们还经常到健身广场监察。此后,再未发生过任何冲突事端。

   听民声解民忧

   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香坊区各社区都有数量不等的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与普通群众相比,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智力优势和在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等方面的优势。社区民商委立足把这些人吸纳进来,发挥他们的“造血”功能,为协商注入新活力。

  每年入春后,民生路街道哈量三社区的小区道路翻浆破损,每逢大雨整个院子就成了“养鱼池”,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提议通过确责的方式明确道路维修主体。经过与会的两家公司反复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各自分管的小区道路自维,对于无法明确管理权限的破损街路,建议由街道与区城管部门沟通,争取区城管局的支持。问题反映后,香坊区城管局仅用5天的时间就完成了200米路面的沥青铺设,哈尔滨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以碎修碎补的形式,利用两天时间对小区内全部破损的道路进行了维修;民生国际物业公司也对自己所负责的道路进行了维修和维护。

  社区民主协商是用群众习惯的方式来解决群众身边的事,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形式,符合民情、体现民意、发挥民智。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民主协商委员会的“组织者”而非决策者,引导、指导不包办,避免出现基层党组织以简单行政手段代替居民协商共识的情况,在服务理念上实现了“替民做主”向“让民做主”的转变;民主协商有效将社区公共事务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两委”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由“大包大揽”向“自我管理”的转变;民主协商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在社区服务成效上实现了“一方满意”向“多方共赢”的转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香坊区已制定出台了《社区民主协商工作实施办法》,使该项工作向制度化迈进。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