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07.07.2016  16:04

      哈工大报讯(钟合/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布以后,我校相关学科师生深受鼓舞,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开展学习和交流。相关院系和学科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讲话精神的同时,积极把“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实践,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奉臻教授撰写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文在《光明日报》刊发。文章以深刻的笔触回答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如何理性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观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当年原本”和“后马克思当代释本”这3对基本关系,并阐述了在需要思想和理论而且一定能产生思想和理论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该有的职业状态——不作壁上观,结合自己的专业做心慕手追的探索,既“真懂”又“真信”,既“著作等身”又“著作等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了《关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进”的立项通知》,进一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汇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始终,切实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和研究生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人文学院、经管学院分别召开了师生代表座谈会,畅谈学习讲话精神体会,交流如何将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师生普遍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鼓舞,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明确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鲜活变迁相结合,面向中国发现问题,基于中国解决问题,创新适应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同时,要以高度的理论自信阐释中国思想、倡导中国价值,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本土化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法学院承办了中国入世15周年——第九届“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整合国内外高水平法学专家资源,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强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学科特色。

      人文学院召开了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者吴肃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博、承担“沟通心理学”MOOC建设项目的裴秋宇3位教师结合各自工作,介绍了教学和科研优势如何相互转换等相关经验,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相互学习与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