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唯一大飞机拆解基地一期下月竣工

27.07.2017  14:53

  飞机拆解基地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基地效果图。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许多航空公司正在加快飞行器的更新换代。由于欧美等航空市场早年建立了飞机循环再制造产业,包括中国在内的退役飞机以往都由欧美国家专业公司进行处置。不过这一局面很快将打破,位于哈尔滨临空经济区的中龙飞机拆解基地一期工程8月竣工,这个亚洲唯一的飞机循环再制造基地投产后具备年处置20架飞机的产能。

   全球规模最大

  技术条件最优

  昨天,记者在位于哈尔滨临空经济区的中龙飞机拆解基地一期项目现场看到,近8万平方米的停机坪已竣工,连接机场跑道与停机坪的牵引道也已完工,今后,待处置的飞机降落后可自行驶进拆解基地。综合楼、航材库、动力站等单项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设备安装,近1.5万平方米的飞机拆解机库正在进行屋面和内外墙板的安装。

  目前,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投资4亿余元的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8月竣工。

  中龙飞机拆解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育泽介绍,规划建设中的飞机处置设施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同行业中规模最大、设计等级最高、技术条件最优的飞机循环再制造基地。即将竣工的一期工程可同时处置3架窄体客机或同时处置宽体客机、窄体客机各一架。目前,公司已完成多架国内外老旧飞机收购,正在进行进场处置准备。

   处置飞机        

  一滴燃油都不浪费

  “许多人从字面上理解,认为飞机拆解就是把老旧飞机拆了卖废品,其实这是外行人的误区。一架飞机有大约90%的零部件或材料能被回收再利用,可以说浑身上下都是宝,哪怕是油箱里的航空燃油都能回收再利用。”李育泽说。

  该基地未来主要以飞机循环再制造为主营业务,一是为了保证飞机安全性,延长飞机使用寿命,对部分老旧飞机进行维修翻新;二是对一部分老旧飞机做客机改货机处置;三是如果收购的飞机没有翻新改造的价值了,基地将通过拆解获得具有高价值的发动机、起落架和零部件,作为航材再次供应到市场进行再循环利用;四是飞机零部件的维修、加工、制造及构建面向全球的国际航材交易中心。

  李育泽表示,拆解飞机在清空燃油、液压油、滑油后不具有危险物质;拆解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拆解完毕后废弃材料少。可以说飞机的维修翻新及改装过程不会污染环境,操作环境一点也不比造飞机的差。

   未来解决千人就业

  年利税9.5亿元  

  整个飞机循环再制造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二期建设投产后,将达到年处置50架飞机的产能;三期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处置窄体客机87架、宽体客机13架的产能。项目总投资20亿美元,将立足国内市场、面向东北亚、辐射全球,为老旧飞机提供再生循环利用解决方案,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主要老旧飞机循环再制造产业基地。届时员工总数将达到1000余人,年利税9.5亿元左右。

   全球超千架飞机待拆解

  填补产业空白         

  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可回收用于循环再生的飞机每年已超过1000架,仅飞机拆解行业每年约有近百亿美元的收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李育泽表示,近些年,我国从大批国外民用客机的引进,到国产大飞机整机的研发制造,以及航空食品的加工配送,整个航空产业链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因为技术、市场和产业导向等多种原因,截至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循环再制造企业。基地的竣工投产,将建立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飞机循环再制造产业,填补我国航空产业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