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将逐步趋稳 暴涨可能性不大 农业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谈当前生猪价格

11.04.2016  11:39

   

  长春市一家农贸市场,一位经营者在核算货单。 新华社发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7日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总的看,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

  生猪价格变化一头连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在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看来,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望对猪价变化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价格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波动。

  据马有祥介绍,猪价从去年3月进入一个上升通道,9月到11月中旬期间有一个小幅下行,之后又恢复上行通道,一直到现在,尤其春节以后涨幅较快。

  后期猪价走势如何?马有祥表示,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但是暴涨可能性不大,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生猪产能在加快恢复。1月、2月监测的种猪场二元母猪销量增加了近60%,这预示着生产能力的扩大。3月第4周仔猪价格同比上涨了102.3%,翻了一倍,仔猪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补栏积极性的提高。3月全国生猪存栏环比0.9%,母猪存栏在连降近三年后出现企稳,环比持平。

  其次,从养殖成本看,因为玉米价格下降,使饲料成本推动猪价上涨的因素基本不存在。第三,从疫病来看,比较稳定,没有大的疫情。第四,从需求来说,没有大的增长。最后,猪肉的替代产品价格是下行的,禽肉价格基本稳定,牛羊肉和鸡蛋、牛奶的价格都是下降的。

  “尽管猪肉价格的高位运行将维持一段时间,但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步增加,猪价将逐步趋稳,暴涨的可能性不大。”叶贞琴说,因为养殖效益较好,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开始恢复,有利于增加后期猪肉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

  叶贞琴表示,下一步,农业部将通过强化信息监测和预警,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强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多项措施,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生猪养殖有过热的迹象,对于养殖场户来说,要提高风险意识,既要理性补栏,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也要适时出栏,不要压栏惜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于佳欣)针对近期猪价上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7日表示,此轮价格上涨是生猪市场的自身修复行为,随着生猪出栏逐步增加,市场供应将趋于平衡。预计2016年全年生猪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但暴涨可能性不大。

  经历近两年半的下跌周期后,近一年来猪肉价格总体呈震荡上行走势。据商务部监测数据,上周(3月28日-4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5.34元,比前一周上涨0.4%,创下2011年10月末以来新高。

  沈丹阳在当日商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供给减少,而供给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生猪养殖长期亏损,因此此次价格上涨也可以看做是生猪市场一种自身修复行为。

  他指出,随着养猪预期效益变好,养殖户扩栏补栏,后期生猪出栏逐步增加,市场供应将趋于平衡。预计2016年全年生猪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生猪出栏价格尚未突破历史高点。”沈丹阳说,从商务部掌握的数据看,上轮周期的生猪出栏价格高点出现在2011年9月7日,为20.21元/公斤,比今年3月份价格高点高6.8%。

  沈丹阳表示,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必须高度重视。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及时发布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信息,引导养殖、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补栏,保障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