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荫 农民不“猫冬” 冬闲做菌忙

21.01.2015  13:04
  串门扯闲篇、热炕头上打麻将、喝酒睡半天,是以往农民惬意“猫冬”生活的真实写照。但随着嘉荫县食用菌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该县大部分农民以往典型的“猫冬”现象正被眼下的“做菌忙”所代替。 
  近日,走进嘉荫县青山乡建业村,在食用菌生产厂房内记者看到菌农张振刚正在查看厂房内的温度、拌料和食用菌灭菌,忙得是不亦乐乎。当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后,张振刚一边忙活着一边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今年40多岁的张振刚,从18岁就开始接触栽培种植食用菌,讲起食用菌生产来头头是道。
  据张振刚介绍,虽然他现在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能手,但是刚入行的时候,他可是没少吃亏。那时候一点经验都没有,看人家种植食用菌赚钱了,他也跟风。种上的食用菌刚刚露头,就猛浇水,什么接受紫外线照射、“三湿两干”的专业知识啥都不懂,结果一个雨季过后所有的食用菌全烂了,东借西凑的10多万元全部打了水漂。当乡里了解他的情况后,一边开导他,一边积极帮助协调贷款等相关事宜,农业局技术人员也为其送来了食用菌生产专业书籍,张振刚这才振作起来。
  今年从冬季做菌以来,张振刚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休息,睡前还要看点专业资料。他告诉记者要想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就要从每一个制作环节入手把好技术关,而且还不能懒惰,这样才能有好的收获。2014年由于市场因素影响,导致黑木耳价格较低,最低价格每斤才17元,部分菌农的收成并不理想,但张振刚凭借着自己精心培育的高质量、高产量的黑木耳还是收入颇丰。虽然,食用菌市场目前仍不稳定,但今年他还想继续扩大自己的产业,用他的话说:“只要多学多看、勤劳努力总会有收获。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像张振刚这样的食用菌种植户,嘉荫县还有很多。2014年该县共生产食用菌11592万袋,实现总产值2.1亿元。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食用菌在中国农业和国民膳食结构中正成为主角之一。未来,嘉荫县食用菌产业必将打破传统栽培模式,形成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标准化生产、现代机械生产技术为引领的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