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联创”构筑核心承载区

08.06.2015  17:49

  哈尔滨日报讯 宜家家居商场、中国·哈尔滨国际农业博览中心等6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陆续开复工,从经济到民生重构“新南岗”现代化国际化版图;打破校际壁垒组建教育集团、开创互联网+教育的“南岗模式”,实现名弱校捆绑办学、学生隔空同上名师课;整合全区文体资源,建设44个免费社区图书馆、文化馆,让居民家门口就有读书室,可以免费学习唱歌、跳舞和弹琴……2015年,南岗区站在建设全市乃至全省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引领区、改善民生样板区的“四区联创”高起点,为居民营造了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国际化智慧新城区,向争创多个全国示范强区的目标迈进。

   三圈”引领“两园”提升“五带”互动

   招徕大项目促产业全面振兴

  年初至今,南岗区已推进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50个重点产业项目先后落户,项目总投资632亿元。同时,该区还重点跟踪推进了10个谋划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46亿元。以“推进新战略、打造新南岗”为目标,南岗区确立了“产业强区、项目富区”的战略,将产业规划覆盖到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面,推进“三圈”引领、“两园”提升、“五带”互动的全面振兴。

  三圈,即秋林商圈、会展商圈、哈西商圈;两园,即哈南工业新城南岗产业园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五带,即中山路中心商务区经济带、学府产业经济带、民俗文化休闲经济带、东部旅游经济带和亲水休闲经济带。

  今年,为助力龙江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蝶变升级,南岗区正加快推进中国·哈尔滨国际农业博览中心项目建设进程,推进世贸组织、北京国贸、保利国际影城、超五星级丽晶酒店等项目的入驻步伐,建设集农产品展示、电子交易、商贸物流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农业产业化总部基地,打造世界粮食安全论坛永久会址,形成南有“博鳌”、北有“农博”的高端会展论坛品牌。以秋林核心区为圆心,南岗区建设了11.8平方公里的“大秋林商圈”,通过适时启动投资20亿元、年交易额达千亿元的华侨世纪广场一期——中俄(哈尔滨)贵金属珠宝交易中心项目;建设集省内最大电子图书馆、全市首家文化读书论坛等于一体的教化广场改造项目等十大产业项目,全面提升秋林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在城市新兴的哈西商圈,南岗区引进了世界名牌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团,宜家项目总投资10亿元。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卧室系列、厨房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3.5万个产品,将打造成家具家居一站式购物大型零售连锁商场;南岗区充分挖掘实体商业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品牌优势,结合苏宁易购网上商城,以“苏宁云商旗舰店、O2O购物、高档住宅、休闲娱乐、生活配套”的新业态,全力打造哈西苏宁广场项目,形成“一体两翼的互联网路线”;该区还依托高铁、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所带来的巨大人流和物流,建设哈西汇智中心项目,打造集国际甲级5A超高层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国际风情餐饮休闲购物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大型城市综合体,使哈西新区成为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三省现代都市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与此同时,南岗区还谋划并推进了“学府产业经济带”建设,重点打造了“哈工大经济圈”等7个“大学经济圈”;以哈尔滨市民生大厦项目为重点,扩大中山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集聚规模,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中山路中央商务区经济带”。

  有故事的城市才有魅力,有文化的商圈才有底蕴。南岗区通过挖掘红旗满族乡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资源和运粮河金代文化资源,打造了“民俗文化休闲经济带”;通过挖掘147处历史保护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东部旅游经济带”;以马家沟、何家沟建设改造为基础,依托滨水资源优势,打造了“亲水休闲经济带”。按照市委“南拓”战略的总体部署,2009年底南岗区启动了“哈南工业新城南岗产业园区”建设,总规划面积38.2平方公里,该园区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黑龙江省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截至2014年底,该园区已入驻项目33个、总投资100亿元,创业孵化园已建成投用,全年争取支持资金近2000万元,力争实现100户中小企业招商入驻。该区还积极扶持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东北林大等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黑大、哈师大两个省级大学科技园、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器、园”互动发展新格局,推动了南岗区经济由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与此同时,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作用,南岗区还构建了蔬菜、食用菌、蓝莓“三条产业链”,形成都市农业产业聚集区。

  名弱校“抱团办学”、师生“触网”乐享“智慧课堂

  力推“教育革命”创全国基础教育强区

  哈南地区10多所学校组织校园足球联盟联赛,萧红中学名师走进团结小学毕业班上课,虹桥一小和建工小学的孩子相隔2.7公里隔空同上名师课,电子书包、作业盒子和微课等现代化互联网+教学手段走进南岗中小学课堂……今年以来,南岗区以“集团化办学”、“互联网+教育”以及“特色教学”等创新手段,推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革命。据介绍,该区将力争用3年时间,早全国两年,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争取在2020年创建成全国基础教育强区。

  规划引领,把好扬帆之舵。为打造全市教育看南岗、全省教育看南岗、全国教育看南岗的样板教育改革工程,南岗区探索出一套贯穿教育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方案细则。该区在全省第一个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南岗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三年计划(2014—2016)》和《现代化评估细则》,为全区教育工作者指明发展方向、实现途径以及评估标准。

  继红校的卷子主动提供给复旦路小学用,两校同年级老师一起备课,学生作业可以共享……这些未进名校的家长们渴望已久的做法,如今在南岗区都成为了现实。据了解,目前南岗区77所中小学已组建成20个教育集团,每个集团每学期的校际交流活动达百余次。这种创新的现代化集团办学模式,通过整建制捆绑推进、一体化立标发展,横纵互联互通等新举措,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标配版,彻底打通了幼小初高衔接的通道。南岗区还总结出一套集团化办学的顺口溜,要求各合作学校要“撂下脸、打开门、贴上心、握紧手、找到路”。

  在“互联网+”火热的当下,南岗区教育迅速找到了与“互联网+”的独特融合点。早在2009年,南岗区政府就投入近4000万元搭建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2014年,南岗区又采取“资源换资金”模式,充分利用该区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用户丰富的特点,与互联网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融资7988万元,为该区建设了教育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升级全区所有学校的校园网,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的教育城域网全覆盖。为24所示范校配备了420块电子白板,添置3000台教师用计算机,建设57间学生用云微机室和66个直录播教室。合作企业以拥有该区教育云平台10年运营权为回报,合作期满后,企业会将教育云平台及硬件设施无偿捐赠给南岗区教育局,实现了学生受益、老师获利、学校发展的多赢模式。日前,该模式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做经验推广。

   24小时免费借书 学琴棋书画政府买单

  开拓“共建”机制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想上网、看书,步行10分钟就有24小时免费图书馆;想唱歌、弹琴,2.5公里内就有设备齐全、免费使用的文化馆;想学书法、舞蹈,政府花钱请老师免费教……这样便利又惬意的丰富文化生活已不是梦想,作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项惠民工程,今年年底,南岗区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创建的22个图书馆分馆和22个文化馆分馆将全部免费开放。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南岗区创新开拓出许多文化惠民的新思路、新举措。为避免区域各种文化体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南岗区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由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委宣传部等23个部门组成。主要负责整合基层职工书屋、科普书屋、农家书屋等图书资源设施,整合老年大学、社区教育活动室、残疾人活动室、体育健身活动室等文体设施资源,为该区创建的“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在以南岗区图书馆和南岗区文化馆为总馆的基础上,南岗区在全区18个街道及乡镇建立了22个图书馆分馆和22个文化馆分馆,以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和业余文化活动需求。

  据了解,建成后的图书馆分馆和文化馆分馆建筑面积均不小于100平方米。其中,图书馆分馆设图书阅览区和电子阅览区。每个分馆将提供纸质图书3000册以上、报纸20种、刊物40种、电子书自助借阅机1台(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图书),电子阅览室将内置2000种最近三年的独家版权畅销书籍,并每月自动更新100种最新图书,书刊借阅实行“一卡通”,在全区总馆和各分馆范围内可实现通借通还。

  建成后的文化分馆内设多功能辅导厅、书画室、文化培训教室等活动空间,配备多媒体投影演示、视听播放等培训设备。区政府还依托区域内资源,建立了南岗区文化辅导人才库和文化服务人才库,目前拥有各类文化专业人才3500余人,将由政府支付学费,为各分馆开展文化辅导和文化活动提供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