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化缘”为乡亲架起致富桥

31.01.2016  09:10

  她,本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却怀揣着“带着贫困户一起致富”的期冀,舍弃驾轻就熟的行业,重新开辟陌生的领域摸爬滚打;她,本可依赖多年的经营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却在不惑之年四处化缘借债,搭建起一座育人扶贫的桥梁……

  今年60岁的曲志华是延寿县扶贫开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总经理,从1996年以来,在曲大姐的带领下,培训基地自力更生、创新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累计培训脱贫致富人才20多万人,带回外资折合人民币30多亿元。实现了“派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造福四方”的夙愿,为延寿县加快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

  从培训入手

  送贫困户脱贫的“

  离开熟悉的行业,开辟未知的扶贫劳动力培训领域,已经19年了。

  19年前,曲大姐一瘸一拐,深入到乡镇村屯,迎风站在村头小卖店前,苦口婆心劝说村民出国务工致富的模样,定格在不少村民们的脑海里。

  身患小儿麻痹的曲大姐原是一家服装厂的下岗工人,下岗后自强不息的她创办了一家服装厂。“在创业的路上,延寿县政府给予我多方帮助和关心,我先富起来了,就要尽我的能力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延寿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劳动力数万人,这些贫困户大都因人多地少,思想保守,缺技能、少门路,导致生活困难。曲大姐的服装厂虽然解决了当地一些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但她不满足于让村民们仅仅成为毫无技能的打工者。在服装厂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曲大姐发现日本的服装厂工人稀缺,并且劳动报酬比较优厚,“如果能让村民们走出去务工,那3年赚的钱可能要比窝在家种地10年赚的还多”,就这样,1996年,在劳务输出尚未被世人熟知的年代里,曲大姐毅然关闭红火的服装厂,创办了黑龙江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万事开头难,在这个陌生领域里,曲大姐开始了一切归零的摸爬滚打。

  “去国外务工,听着倒是新鲜,能安全吗?”“这抛家舍业的,出国挣不着钱咋整?”村民们对出国务工半信半疑。为了改变农民宁肯受穷,也要死守田园的陈旧观念,曲大姐将出国务工的资料印成小册子,拖着行动不便的腿跑了30多个村屯讲解,“村口的小卖店就是我的宣传岗,每当有村民光顾经过,我就拦着他唠出国务工的话题。”不解其意的村民们有的把宣传册直接扔进了垃圾桶,有的直摆手掉头就走。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曲大姐与省内正规对外派遣公司合作,并考察了日本当地服装厂的招工实际情况,将日方的薪水、工作时长、工作要求一条条罗列在一起,一字一句、不厌其烦地讲给村民们。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看到曲大姐的资料有理有据,有村民报名了,最后参加培训的村民达到100多人。

  把住“出口

  学员凭本领走出国门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掌握致富本领,这些年曲大姐的办学规模一扩再扩。

  2008年,她买下一所15000平方米的学校旧址翻新作为培训基地,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资金不够,她就四处借债“化缘”,还从银行贷款100多万元,不仅将偌大的学校支了起来,硬件软件设施也有了质的提高:学校内设有劳务部、招生部、教学部、财务部、企业部、后勤部等;添置各种培训设施300多台套,设有两个技能培训车间,3个外语教学班,4个代培实习企业,崭新的食堂和寝室可容纳500多人食宿。

  基地日语培训没有称心教师,曲大姐听说有位很优秀的日语教师刚从日本留学回到延寿,就一次次登门拜访。“开始两次上门,对方都委婉地拒绝了我,但我不死心,又第三次上门拜访,最终我的诚意打动了对方。”团队终于收获了优秀的教师,失眠几夜的曲大姐当晚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基地培训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员们在外的生存本领和致富能力。因此在培训中,曲大姐成为每个学员的“把关人”,“我始终坚持一个观念:让学员们专业对口。”曲大姐根据招工项目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对学员进行定向培训。定期对学员进行考核测试并张榜公示成绩,对成绩不及格的,重新补课,达不到标准不准参加出国考核,确保了学员们录用高成功率。

  逐渐地,从培训基地走出去的学员越走越远。从开始仅仅对日劳务输出,到目前对韩国、新加坡等16个亚、非、欧国家开展外派劳务业务,合作的项目已发展到九大类40多种,学员们有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

  找到致富门道

  众多学员归来创业

  “出国务工薪水优厚,可出国需要的三四万元费用却拦住了不少贫困农民。”看到不少村民因为费用门槛出不去,曲大姐心急如焚。

  “就是借钱,我也要给学员们垫上。”1996年至今,曲大姐四处借钱先后为32名学员垫付学费80多万元,等学员们啥时候挣着钱再还给她,不收一分钱利息。曲大姐还跟省里争取了专项贷款解决外派劳务人员出国综合费用,培训基地作为第一担保人为学员担保,积极争取银行专项贷款支持。基地还为贫困村出国劳务学员建档立卡,一旦被录用出境后,则给予他们2000元的扶贫培训补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年励精图治,培训基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基地培训后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工作3年人均总收入都在25—30万元左右,特殊工种可达40万元以上。

  “是曲大姐让我找到了致富门道”,延寿镇城郊村农民邵军在日本劳务期间不但学会了先进的养猪技术,还得到了当地养殖企业送给他的养猪配方。回国后,邵军用挣来的30多万元创办了养猪场。外派劳务人员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又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多年来,基地已累计外派出国人员15000多人,带回外资折合人民币30多亿元。不少村民回国后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在商服、养殖、餐饮、缝纫、建筑、加工等行业大展身手,带动了家乡和县城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