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沿江农业结构优化 四年累计“扩稻”136万亩

03.12.2015  09:26

  记者日前从哈尔滨市农委获悉,近年来,哈市编制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沿江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把沿江11个区、县(市)率先打造成为全省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的总体目标,并按照规划安排,全力组织推进。经过4年发展,目前沿江农业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逐渐形成的良性格局。

  据介绍,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强畜牧业、调特水产业、调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哈市大力实施了旱改水、粮改菜和“两牛一猪”提档升级等系列农业结构调整工程。以“两扩一稳”为重点,调优种植业。重点推进“旱改水”工程,四年累计“扩稻”136万亩,占全市“扩稻”总面积的75.5%;水稻面积由2011年的45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91万亩。新建续建道外新仁、木兰香磨山、通河太阳沟以及依兰倭肯河等一批大型灌区,新建沿江提水泵站17座、移动泵站170处,新打机电井3830眼。大力实施“粮改菜”工程,扩大高效作物面积,四年累计“改菜”10.3万亩,占全市“改菜”面积的51.5%;蔬菜面积由91.6万亩调整到101.9万亩;以“两牛一猪、两禽一珍”为重点,调强畜牧业。推动“两牛一猪”提档工程,依托宾县、巴彦、木兰等地新建规模化肉牛和生猪养殖场180个,年出栏肉牛90余万头、生猪500余万头;依托双城等地打造标准化奶牛养殖场60余个、存栏35万余头。大力实施“两禽一珍”升级工程,依托方正、木兰、通河等地打造肉、蛋禽规模养殖场40余个,肉、蛋禽规模养殖比重达55%以上;以“两渔、三特”为重点,调特水产林木业。重点推进“两渔并举”工程,加快名特优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发展,方正银鲫、大白鱼等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22万亩,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30%以上。加快实施“特色花菌果”工程,依托松北、呼兰、依兰等地打造君子兰、百合和万寿菊等花卉苗木基地;依托通河、方正等地专业乡(镇)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依托宾县等地打造黑加仑、树莓、黑豆果种植基地,经济作物面积由34.5万亩调整到40.7万亩,增加6.2万亩,粮经比例由44.7:1调整到32.9:1。

  据了解,三年来,沿江区、县(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7500多个,带动农户近30余万户、人均增收近800余元。形成了“企业参股”、“订单合作”、“统分结合”、“产加销联合”、“企业+农户统一经营”、“企业+合作社委托管理”等多种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