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山:正是“畜”势腾飞时

23.06.2014  11:03

  四方山军马场,特定历史条件下,担负着为部队提供军马供应保障任务,为国家战备和国防需要做出过重要贡献。部队装备机械化取代了“最后的骑兵”,上世纪90年代军马随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52年建场,因繁育军马而闻名全国全军的四方山军马场便结束了它的历史重任。

  历经时代变迁,几经转产转型振荡,2001年9月,四方山军马场正式移交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更名为四方山农场。

  生态宜居小城镇

  茁壮成长的梅花鹿

  绿色生态鹅

  六月,蓝天、白云、碧草、鲜花,交相辉映,在草原最美的季节,记者来到这片曾滋养过无数战马的大草原,探寻曾经的牧马人和他们的后代。如今,这里畜牧业正大放异彩,“畜”势腾飞,一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现代化大农业图景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主辅换位 再踏回归路

  谈起四方山农场的发展,场长于海军特别强调了农场的两次农业结构的大调整,也可以说是农业的两次主辅大换位。移交垦区之初,以养马为主的畜牧业生产逐渐失去发展空间,习惯了固有生产经营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人们突然失去了方向。当年,全场人均收入只有1050元,农场资产负债率高达159%。没有任何农业基础设施,玉米单产仅为300公斤,粮食生产仅供自给自足,出路在哪里成了摆在全场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划归垦区后,职工生产生活逐渐与垦区融合,农场进行了第一次农业结构大调整,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开始转型,以农作物生产为主、畜牧业多种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便应运而生。为改变落后的生产现状,农场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推广先进技术等方式,不断增强农业综合产出能力。经过努力,现在农场农机装备水平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和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农场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快车道,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已经到来,如何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四方山农场急需破冰。场长于海军说:“加快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大搞畜牧业没有足够的农业基础,没有粮食、良田根本干不成,现在我们兼具国家支持这个外部环境,资源、区位优势这个内部环境两大优势,国家、省相继出台扶持政策,而且全国畜牧业布局已呈现北移趋势,黑龙江省也确立了加快打造全国综合养殖第一大省目标,给农场畜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畜牧业时机已经成熟,经济工作的重点定位必须要重新落实在畜牧业这个优势产业上。”农场党政班子深入研讨,一致认为只有立足本地资源,挖掘自身优势做出自己特色才能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增强农场发展后劲儿。于是,“兴牧强工,富民强场”成为了农场新的发展理念,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地位得到了回归,新的大变更开始了,再一次主辅换位。

  抢抓机遇,高位求进。构建畜牧大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为农场实现富民强场的战略重点,畜牧业成为了农场的主导产业。农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优质草原7.8万亩,草原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草种繁多,尤以羊草为主,草质优良,营养丰富,牲畜适口性强。近年来,农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增加青贮种植;借助《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投资990.04万元实施1万亩人工苜蓿草场核心示范区建设,每年每亩产优质苜蓿干草达到600公斤以上,为畜牧养殖提供充足的原料供给。加之,农场养殖传统悠久、基础良好,拥有一大批畜牧养殖专业人才,与畜牧院校、院所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发展绿色生态特色养殖业的条件得天独厚。2013年,农场畜牧业总产值占全场生产总值的一半,现代畜牧挺起了农场经济的脊梁。

  突出特色 搭起致富路

  农场草原、林地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为绿色生态特色养殖创造了条件。比较传统养殖,绿色生态特色养殖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根据绿色生态特色养殖见效快、附加值高、效益明显等特点,该农场积极引导职工在做好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利用农场特有的草原、林地资源另辟蹊径,在特色养殖上做文章,引导广大养殖户从养殖方式和养殖内容两方面进行调整。主要表现在,一是为满足人们对肉食产品“绿色”、“无公害”、“生态”的需求,规避传统畜禽饲养方式中各种饲料剂和抗生素的添加,养殖乳肉兼用牛、生态猪、碱草羊、蚂蚱鸡等,民间俗称“土法养殖”;二是在养殖内容上求异,为满足人们对“野味”的需求,养殖藏香猪、鹿、雁鹅等,养殖实行“特种养殖”。与传统养殖的肉食产品相比,特色养殖产品在价格上通常是传统肉食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对那些具有从事特色养殖意向的养殖户,为防止盲目引入发展,农场帮助养殖户做好养殖项目的考查论证。通过引导,王德龙2008年开始引进大雁养殖项目,现在雁鹅已发展到4000多只,雁雏销往大庆、齐齐哈尔、吉林等地,年收入30多万元。同时,许多养殖户还将笨鸡、鹅的养殖注入营养学理念,采用自然放养、不喂饲料添加剂方式养殖,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2013年,禽存栏11.95万只,标有“特色”、“特种”标签的养殖业悄然兴起,成为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职工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规模养殖 奔向发展路

  传统的“散、小、弱”养殖方式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也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来说,将迎来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机遇。实现产业化经营是增强特色养殖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的必由之路。发展有竞争优势、带动力强的养殖大场大户是推进现代特色养殖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一是加大力度培育养殖大场大户,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大场大户创办养殖基地,围绕大户建基地,建设基地抓大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组织广大奶牛养殖户建立奶牛、羊畜牧合作社,目前全场有23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加强合作。2012年该场与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建设了北大荒乳肉兼用牛核心育种场,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饲养德系西门塔尔改良牛2000头。预期生产水平为母牛年单产鲜奶7.5吨,育肥牛日增重1.5公斤以上,出栏屠宰率57%,年出栏种子母牛500头,出栏种公牛50头,胚胎3000枚。建成后的北大荒乳肉兼用牛核心育种场,不仅可以快速提升四方山农场畜牧业发展速度,增加垦区牛业的科技含量,也将极大推进垦区乳肉兼用牛饲养的普及。

  三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利用发酵床技术养猪可以大大节约养殖成本,节约饲料和用水、节省人工,减少了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实现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在做好环保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农场投资600万元建设了绿色生态猪养殖小区一所,总占地4.2万平方米。该养殖小区采用发酵床饲养生猪,猪粪、尿被充分分解利用,舍内无异味,对环境无污染。按照绿色生态猪养殖要求,进行统一猪种来源、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饲料配给、统一疾病防控、统一环境管理、统一产品销售,以农场生产的优质玉米、大豆为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配成优质饲料统一饲喂。绿色生态猪饲喂8—10个月出栏,体重在130公斤左右,肉质达到绿色生态标准。小区年计划存栏商品猪1300头,年出栏1000头,年产优质猪肉100吨以上,年新增加效益30万元以上,全过程监控实现“纯绿色”,引进生态猪50余头、藏香猪480头。建设草原羊养殖中心。该项目投资195万元,占地40000平方米。草原羊以专用玉米和紫花苜蓿作为主要饲料,引进优质肉羊,采取杂交配种、引种相配等方式,进行肉羊养殖和良种扩繁,不断提高肉羊的科技含量。计划第一年出售育肥羊2000只,第二年出售育肥羊3000只,从第三年及以后每年出售育肥羊4000只,现已引进肉羊530只。

  筑巢引凤 迈上共赢路

  “风和巢暖凤来栖”。在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的道路上,农场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起着保驾护航、助力解难的作用。农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户免费入驻奶牛养殖小区;每头奶牛给1亩饲料地,地费比市场价降低100元,5700亩草原按头数分给养殖户,每亩比市场价降低15元。在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用地采取合作租赁的形式。防疫检疫疫苗免费、其他的只收成本费。在良种筛选、饲草饲料投入配比以及产品包装和销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特色养殖资金需求大、技术要求高,农场通过向上申报项目的方式,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特色养殖。引进熙源牧业有限公司进行1200头现代示范奶牛场建设,投资3780万元,占地22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产鲜奶9600吨,对目前乳制品市场供应紧张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促进农场畜牧业发展、提高职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带动项目区农户从事奶牛养殖,逐步形成优质奶牛养殖生产带,对垦区奶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为延伸产业链条,农场牢牢抓住四方山肇东工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这个大市场,创造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四方山肇东工业园为省级工业园区,园区建设规模垦区最大,占地1000万平方米。园区已完成了高标准的“七通一平”建设。入驻的企业可使用垦区“北大荒”中国驰名商标。园区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位置,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园区享有国家出台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黑龙江省出台的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优惠政策、省里给予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特殊扶持政策以及肇东市政府出台的入驻企业税收“三免两减”政策。园区实现高标准,全方位规划,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绿色食品产业区、现代服务业区、高新技术产业深加工区。农场以亲商、安商、和商、富商为原则,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已引进哈尔滨农垦华莹牧草深加工有限公司,建立集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牧草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1.98亿元,占地30公顷;公司所生产的草颗粒以及羊草饼国外需求量较大,供货出口前景广阔;项目的建成可在延伸牧业产业链、提高牧产品附加值以及拓宽职工增收渠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