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十九大,深圳,党代会,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九大, 【十八大以来工作回顾】栉风沐雨谱新篇——深圳校区办学扫描

18.10.2017  18:11

哈工大报讯(通讯员 温婷 常溪 向碧霞 文/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校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履行“四个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传承哈工大传统、主动吸收深圳精神,充分发挥哈工大的品牌优势、办学资源优势和深圳市的区位优势、创新优势,着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相匹配的特色校区,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研成果、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5年来,深圳校区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创新党校教育模式,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专题组织生活会共计百余场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抓好党建创优、《哈工大章程》学习贯彻、学校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工作,广泛开展“哈工大规格”“哈工大功夫”学习讨论,不断增强师生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百年强校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校区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认真真抓好巡视整改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通过党政联席会、党委会、教授会、院务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和惩防体系,认证落实“一岗双责”和“四项排查”工作,从严管理领导人员因私出国境证件,持之以恒狠抓机关作风,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巡视整改永远在路上”的意识。

结合学校党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校区组织召开教职工党支部“学习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交流研讨会,大力加强思想政治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健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持续健全本硕博培养体系

2016年,深圳校区在14年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开展本科教育,招收了首届本科生,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培养体系。今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深圳校区获批正式举办本科教育,并将于明年以独立代码招生。

校区始终坚持积极探索建立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发展的学生培养机制,落实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和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层次、跨专业选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研究生培养长期坚持全英文和双语授课,英文授课比例超过50%,90%以上的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为教学体系与国际接轨和留学生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响应国家号召,近年来,校区学生积极参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港ICT青年创业计划”等大赛,申请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经费近千万。2016年3月,深圳校区青年创客空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众创空间”称号,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校区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军人才、新兴产业发展的稀缺人才、创新能力强的创业人才。5年来,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薪资待遇高,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深圳新兴产业需求,其中60%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IBM、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知名企业,20%以上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1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保持工科优势,理科、经管、生命健康提供新增量

5年来,深圳校区理清了学科建设思路。校区充分利用校本部资源,大力发展工科,以工科优势形成校区特色;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加速发展理科,以理科发展提高校区水平;推进国际合作,重点发展经管与生命科学和健康学科,为校区提供新的增长点;支持重点方向,快速发展文科,以文科提升校园文化和学生综合素质。

5年来,校区不断强化航天国防特色,推动成立了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暨空间科学与技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筹),吸引了近70家单位参与合作共建,特聘了一大批顶尖人才,设立了空间天气风暴、行星科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等10个实验室,将助力深圳建设成为我国南方空间科技研究中心,对提升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军民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5年来,校区强化了高端平台建设,着力推进重点实验室集群建设工作,以“一室两区”模式拓展建设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结合4个院士平台,组成重点实验室集群。

5年来,校区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在保持哈工大工科优势的基础上,校区大力推进国际太空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全球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联合研究院、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院的建设工作,争做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区,努力成为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目前,校区已经与200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达尼埃尔·谢赫特曼签订合作协议,争取建设深圳市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同时广东省安全技术研究院也在筹建中。

逾8成海归、超9成高层次人才等名家构筑国际化教师队伍

深圳校区组建了一支“大师引领、骨干支撑、后备发展、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由全职教师和非全职教师组成。全职教师270余人,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90%为国家及深圳市政府认定的各级高层次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等。

非全职教师由来自哈工大校本部和世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位高水平专家、学者构成,包括了20余位两院院士,30余位“长江”“杰青”以及埃默里大学副校长杰弗里•考普兰,诺贝尔获得者乔治•斯穆特、达尼埃尔·谢赫特曼等。

目前,校区已与深圳市60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并在15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截至目前,校区已累计招收博士后400余名,留深工作率高于65%,创造上亿产值。

科研经费累计超12亿,SCI论文数量5年增长221%

十八大以来,深圳校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研究和积累,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催生了一批具有创新性、能带动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形成了若干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自成立以来,校区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12亿元,其中2016年度立项项目合同经费超1.6亿;累计承担国家“863”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6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2400项;申请国家专利近千项,其中授权专利430余项;各级科技奖项近百项。过去5年,校区SCI论文数量增长221%,高质量论文数量增长迅速。

目前,校区建立了31个创新研究中心、40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公共服务平台及南山区创新机构,汇聚了各学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承担着国家及深圳市重点研究领域的多项科研任务。

与全球30余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目前,深圳校区已与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通过联合培养、交流交换、访问联谊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力度。同时还聘请了境外一流大学、知名科研机构和著名企业的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区讲授短期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报告等,为学生提升和开阔国际化视野搭建平台。

校区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5个国家的8所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与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研究院合作创建深圳国际设计学院项目,具备了较强的国际化办学能力,为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认证、本科“2+2”及“3+1”联合培养项目、深港两地高校跨校选课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营造校园多元文化与国际化氛围,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校区面向全球招收留学生,目前有近百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培养类型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全日制学位培养体系。

不忘初心,善始善成。深圳校区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大学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路径,全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特色校区,努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汇聚高端人才的桥头堡、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区,为哈工大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砥砺奋进,为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添砖加瓦。

深圳校区办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