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中船重工703所新能源动力“国字号”领军者

10.07.2015  22:19
  中船重工703研究所,中国燃气轮机响当当的NO.1。
  3年前,中船重工集团、703研究所与我省联手打造燃气轮机产业园。一个全国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燃气轮机产业园生产线在今年夏天已经进入组装。凭借杰出的研发能力和超强的动手能力,在光热发电、工业节能等能源动力领域,703研究所正成为“国字号”的领军者。
   多路发力能源动力领域
  都知道703研究所研发生产燃气轮机厉害。但此次采访,他们另辟蹊径要介绍新能源项目——这在很多熟知703所的媒体记者眼中还很新鲜。
  “为了做新能源,703研究所2011年投资设立广瀚新能动力有限公司来做民用领域的研究。”广瀚新能的总经理刘江在703研究所还兼任着蒸汽事业动力部部长的职务。他对记者说,“系统设计带动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推动系统优化”是广瀚新能的发展思路。目前在光热发电、低温发电、热泵余热回收等领域内,广瀚新能都展开了业务。
  在国内还属于冷门的光热发电,其实就是利用光伏发热后,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实现发电。“晴天光照强,阴雨天光照弱,导致光伏发电不稳定,把光能变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则更为稳定。”广瀚新能市场部部长王佳典对记者说,光热发电的技术是新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欧美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却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着力发展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球分布式太阳能冷热电联总需求将达60亿瓦的规模,其中我国的需求约占全球需求量的1/3,毫无疑问是我国新能源应用领域的蓝海。
  “我们研发制造的分布式光能发电,不但能发热还能制冷,通过系统配备的储热装置,可实现24小时持续供能。”王佳典对记者说,青海省格尔木建设的商业化分布式太阳能冷(热)电站项目,广瀚新能已经参与其中。哈尔滨松北的万达mal l正在打造市内滑雪场项目,如何利用室外灿烂的太阳光能来实现热电联供,万达也特意来请广瀚新能出马。 
  热泵余热回收是广瀚新能的又一个长项:在一些热电老厂,供热系统发出的低温很难被利用,广瀚新能在这方面有一手——ORC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可以利用温度在90℃~200℃的气态、液态废热进行发电,具有节能和零排放的特点,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50千瓦功率等级的ORC装置,国内尚无同类商业化产品。
   凭借自身实力赢得市场
  广瀚新能2011年10月成立,2014年产值就已达1.2亿元,今年预计产值超过2亿元。能走得如此之快,靠的是703研究所多年研发累积的实力。
  “民用市场中用市场换技术这种形式在军品研发上是行不通的。我们被逼着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而这种经历也成为我们现在‘军转民’后抢夺民用市场的拳头。”刘江说,703研究所以燃气轮机闻名全国,在给舰船做燃气动力装配的时候,要求燃气轮机体积小、重量轻、动力足、模块化、易拆卸更换,这种高要求不但让研究人员具备了整套设备的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而且动手能力超强,因为军品的要求是不能打折扣的。
  “广瀚新能目前的主营项目中,光热发电、低温回收都是在703研究所原有的燃气动力研发基础上为民品市场做的进一步扩展。一些企业厂房空间有限,一般的低温回收装置过大,满足不了要求,而703研究所在空间利用方面已经在军品上累积足够的经验,对老厂改造得心应手。此外,老厂的动力设备按照目前的趋势都需要更换为燃气轮机,费用较大。我们按照企业的需求,改为内燃机、柴油机等动力设备,产生的动力还能满足需求,费用却减少了近1/3。”刘江说,正是超强的随机改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赢得了市场。
   产研用一体化向“2025”出发
  更让703所人骄傲的是所有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703所在不同的能源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
  但他们的梦想更大——凭借在蒸汽动力领域雄厚的技术积累、发挥系统设计院及设备制造商的双重特点,依托先进成熟的研发设计体系和目前全亚洲最完善的试验平台,引领节能减排、新能源发电及小型核电站常规岛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建立一个先进节能及新能源动力装备军民融合的示范运营平台。“这个平台,不但包含我们已经拥有的技术研发、试验环节,还有正在进行的为客户提供工程总承包、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将来还包括为用户提供项目立项、融资、设计、制造及维护等个性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产品解决方案。”刘江介绍说,平台的建立将加速节能及新能源产品成果转化,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这一切既是为了703研究所在动力、能源领域中继续保持领先,更是为了让中国动力、能源行业迈上“中国制造2025”的新征程。“我们正在书写规划准备上报工信部,争取国家对平台建设的支持。”刘江说。703所,这辆“国字号”的新能源动力机车已经向着2025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