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降温”真伪:招录人数大增致竞争比下降
导读
今年国考招录人数之所以突破2.7万,主要是因为几个系统人数比较多且大的中央直属机构,其由于历史原因,今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数相对比较集中,所以很多岗位需要补充较多的新生力量。
特约记者 张梦洁 实习记者 李金娟 北京报道
“国考”降温了?
11月29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7个城市的 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比去年增加了5000余人,创历史纪录。
与此次国考招录人数再创新高相对的是,招录和报考过审人数的比例首次下降至1:50,被称为“最好考一年”。与此同时,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国考降温的信号。
但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实地采访来看,“降温”于考生而言,个体感受还是有差异,大部分考生并未感受如此。记者采访的5位国考考生中,有4位就属于第二次参考,且都报考的是国税系统。
“虽然大家都说降温,但是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还是有很多人把国考当一个选择。”西北政法大学一位考生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相比于其他职业,公务员不一定非是首选,但依旧是最体面稳定的工作。
招录人数大增致竞争比下降
来自国家公务员局数据显示,本次招录人数为27817人,较去年增加了25%,创十年新高;报考过审人数为139.46万,较去年仅减少了1%。
令人觉得“降温”是在于国考竞争比的下降,从招录和报考过审人数的比例来看,其从2010年的93:1,下降到此次的50:1。但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国考招录人数的不断创新高。
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国考招录人数之所以突破2.7万,主要是因为几个系统人数比较多且大的中央直属机构,其由于历史原因,今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数相对比较集中,所以很多岗位需要补充较多的新生力量。
事实上,我国从1994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开始,当年仅招录取490人,报名人数也仅为4400人,也就是将近9个人竞争1个岗位。
但自2003年开始,国考招录人数迅速增加:2003年当期招录5475人;到2006年,国考招录人数首破1万;到2015年,国考招录人数首破2万。
这意味着,从1994年到2016年这22年内,国考招录人数扩大了56倍。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预计,未来5-6年内国考招录人数还会继续扩大,因为1978-1982年这批集中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人员开始陆陆续续进入退休高峰期。
比招录规模逐年扩大更为明显的,是报考人数的激增,22年来更是扩大了316倍。
从1994年的4400人,2003年达到12.5万人,2009年开始首破百万大关,并在2014年达到新的高峰152万人,虽然到近两年报考人数有所下降,但总体维持在140万人附近,像此次过审报考人数为139.46万人。
竹立家认为,目前国考降温是一个趋势,今年考生人数降幅并不明显,但未来随着职业选择的余地增多,加之考生的理性化,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将会有所缓解。
岗位竞争依然冷热不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分岗位和省份来看,此次国考呈现不同的分化趋势。
像贵州省考区,此次报名人数和参考人数均有所增长,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报名人数为37307人,较去年增加4400余人;最终缴费人数为27247人,较去年增加3700余人。
而湖北、江苏、江西等地考生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像江苏,2016年度选择在该考区的考生总数为56479人,比上年度减少2038人。
竹立家认为,各省考生有增有降,主要是跟当地提供公共机构职位的性质有关,如果基层偏多,则考生意向就会减弱。
反映在岗位竞争的冷暖不均上,此次国考,最热岗位竞争比从此前的近万人竞争1个岗位下降到此次2847:1,为人社部下的技能竞赛处;但有的岗位则无人问津,公务员局10月23日发布的提醒显示,有1457个岗位合格人数与计划人数比例小于3。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副司长彭忠宝日前解释说,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有三类职位报名人数会相对较少:一是对学历、学位、专业和相关工作经历等要求相对较多、条件较高的职位,因为符合条件的考生人数会相对较少,报名人数相对较少,所以竞争会相对小一些;二是县级以下基层职位报名人数一般要少于中央一级和省一级的职位;三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职位报名人数相对较少。
在竹立家看来,出现这种岗位的极端冷热,在于大家对公务员职业认识的错位。他预计,未来考生报考人数降幅会更加明显,选择也将更趋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