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土地流转促进农村规模经营跳出“一亩三分地”

23.12.2014  14:46

  星火燎原 规模不断扩大

  双鸭山市农业比重较大,下辖四县四区32个乡(镇)、415个行政村,现有耕地631万亩,农业人口57万,是我省水稻、玉米和大豆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

  双鸭山市在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通过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多方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

  数字显示:到2014年,双鸭山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10.9万亩,规模经营面积189万亩。其中2789个种植大户,经营面积99.3万亩;136个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经营面积22.3万亩;104个家庭农场经营,经营面积8.4万亩;1911个联户经营,经营面积58.5万亩。
在规模经营中,有411户在500—1000亩之间,有122户在1000—5000亩之间,有11户在5000以上。全市共有47136户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涉及劳动力转移户31095户,带动劳动力转移50146个。土地流转后外出全家经商户数达到5261个。

  环环紧扣 措施切实有力

  为推动土地流转,双鸭山市多层次举办了农村干部培训班,专题讲解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快速流转。

  目前,双鸭山市已建立了3个县级土地流转办公室、29个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394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以及法律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对农户土地经营流转进行审查登记并承担档案管理、纠纷调解等职责。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土地的规范管理。

  借助发展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环境,双鸭山市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通过土地入股或反包倒租的形式进行土地集中流转,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

  宝清县巨丰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发展社员400余户,流转土地19172亩,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效益显著;集贤县旭东玉米种植合作社将周边四村200余户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经营总面积达到10000亩,平均亩收益近900元。据测算,从事规模经营的合作社社员比普通农民亩增收近100元,可谓实现了双嬴。

  发挥优势,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提高农民经营收入。一方面流转户可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从土地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
宝清县朝阳乡东胜村土地流转面积19195亩,占家庭经营耕地面积的94.7%,规模经营面积18835亩,全村仅有3户农民自行耕种土地,其余全部外出打工。饶河县小佳河镇东鲜村是朝鲜族村,总户数44户、157口人,有12户、58名青壮劳动力外出到韩国打工,年人均收入5.5万元,是种地收入的6倍多。全村7000亩耕地流转了6300亩,7个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运用科技种田方法、全程机械化作业,使耕地得到有效改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土地流转 “双鸭山模式”初试牛刀

  调查显示,近五年,双鸭山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6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22.3万亩;到2014年,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10.9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89万亩,土地流转面积年均增长速度22.5%,规模经营面积年均增长速度42.8%,形成了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双鸭山模式”。

  土地流转逐步向多种形式发展,通过政府的积极组织引导,逐渐由农户流转农户的形式向创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形式转变。集贤、宝清、饶河县正积极建设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相结合的农村土地流转及产权(资源)交易大市场。通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价格监测等服务。

  规模经营主体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实现了由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目前,双鸭山全市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其中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的比重较大,约占流转总面积的56%。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土地流转提升了农村土地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而且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种植大户经营使分散的“插花地”达到归方连片,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方式统一、种植技术集成,实现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

  合作组织经营把土地、机械等生产要素有机整合,变分散个体经营为合作经营,推动了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业的经营规模和效率,实现了农业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双鸭山市发挥场县共建、院县合作和示范园区带动等载体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高新适用技术,实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耕作技术,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现在,双鸭山市年均推广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玉米抗旱一次播种保全苗栽培技术和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15项,准化栽培率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8%。

  农村土地相关集中,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强化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导向。双鸭山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两稳一增”的种植格局,并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生产运作,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实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统一经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目前,全市已成立水稻、白瓜、玉米、红小豆、大豆等种植专业的合作社270多家。宝清县白瓜农民专业合作社、集贤县的兴发玉米合作社等形成了规模,有了大名气;宝清县万北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建成了6500亩的水稻生产基地,合作社社员经营的水田比其他普通水稻种植户亩增收500余元。

  此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一部分不愿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逐步让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获取土地承包费用的基础上,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工资性收入。
据悉,2014年,双鸭山市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4.7万户,涉及劳动力转移3.1万户,带动劳动力转移5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实现292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2%。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