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网站:Uber在美战术不适用于海外市场

11.03.2016  18:01

美国《财富》网站近日刊文分析称,Uber败走海外市场反映了其战略上的严重缺陷,Uber在美国的战术不适用于海外市场。以下为文章概要:

Uber近期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对任何公司来说,这都不是个小数目,尤其考虑到Uber是一家成立还不到10年的公司。尽管这一消息令人震撼,但Uber却表示,在中国的亏损不值得担心。Uber CEO及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表示,相对于竞争对手滴滴,Uber在市场上更占优势。他认为,Uber可以通过其他业务的盈利抵消初期在中国市场的亏损。

对于卡兰尼克的乐观态度,笔者不敢苟同。在我看来,Uber在中国市场的不利处境,是Uber更深层全球战略问题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反映了Uber战略中的严重缺陷。

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企业会面对不熟悉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环境,这将给它们在本土的商业模式带来不可预见的额外压力。此外,来自本土的竞争对手往往比它们更熟悉当地环境。

在所有科技公司中,Uber面临的这种困难最明显。在不到7年时间里,Uber的业务已从北美扩大至每个大洲,包括欧洲、亚洲、南美、非洲和澳洲。Uber的扩张速度一度达到每天一座城市。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可以看到,Uber近期正在进军泰国和印度市场,提供人力车和摩的服务。Uber产品和市场的迅速发展是空前的。

那么,Uber进军全球市场的战绩如何?答案是,进展不及该公司预期,而面临的困难则要比预期中更大。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只出现在中国市场。

在美国,Uber面临了一定的困难。Uber的传统做法是迅速打开市场,首先在新市场占据份额,随后再关注相关法律和监管规则的调整。尽管支持者赞赏Uber的创新性、便捷性、速度以及价格,但批评者也指出,Uber的业务在道德上存在瑕疵:该公司提供非法的出租车服务,违反了各地的监管规定。

不过幸运的是,Uber有能力说服大部分城市的监管者。Uber坚称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仅仅为司机与乘客牵线搭桥。因此,遵守监管规定的义务落在了服务提供者,即司机的身上。例如,该公司此前曾在纽约赢得诉讼。当时Uber表示,该公司有权经营线上出租车服务,与传统出租车展开竞争。Uber还说服了美国多座城市,例如迈阿密、旧金山和圣路易斯的监管者,以对Uber有利的方式去修订法律。

然而在美国国外,Uber则没有这么顺利。除了在中国面临的不利处境之外,Uber在欧洲的情况同样不佳。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Uber在开拓全球市场的过程中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Uber天真地认为,在美国市场带来领先地位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法可以被无缝地推广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都有所不同的地区,Uber严重低估了业务经营中的挑战。

例如,Uber采取了先开展业务后寻求合法性的策略。在采用英美普通法系的国家,例如美国和英国,这种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些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规定更灵活,并且取决于最终的司法表述。这为Uber争取合法性打下了有力的基础。然而,在采用欧洲大陆法系的国家,例如中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欧洲大多数国家,这样做难度很大。大陆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基于成文的原则和条款。这意味着法律的执行更严格,而司法系统的工作是执行这些法律,而不是对法律进行司法表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Uber在监管层面遭遇的逆境完全可以理解。

更严重的是,Uber也未能注意到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微妙的文化差异,因此很难获得公众支持。美国强调个人主义:个人被鼓励抓住机会发挥个性,追求个人兴趣。然而在亚洲,以及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组织和谐及社会秩序被认为高于个人成就。人们会更关心他人的看法,更看重人际关系,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契约中也更强调亲密关系和团体组织。因此,这些地区的用户对于Uber极具侵犯性、无视本地政府的策略会感到不满,而Uber也未能在当地建立起能够赢得信任的合作关系。

由于对政治和文化环境的误读,并采用了存在缺陷的全球扩张战略,Uber不仅在中国每年损失10亿美元,同时也在与滴滴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的某些地区,Uber的服务已被封杀。Uber被指控蓄意无视或违反法律,将司机和乘客置于危险境地。该公司在许多国家都引起了严重反弹,例如抗议、骚乱、与愤怒工会之间的冲突,以及无休止的用户投诉。

那么,Uber要如何去避免这样的混乱?首先,这家年轻的公司应当意识到,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印度和欧洲与美国有着截然不同之处。Uber需要谨慎地评估自身行为和策略,考虑这些行为和策略是否适合特定国家的国情。对Uber来说,一种更好的做法是在开始经营前申请许可,从而展现对于当前体制的尊重,无论这样的申请时间有多长。此外,Uber还应该花一些时间去处理与出租车司机工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采取抱有侵略性的方式。根据不同国家国情去展开合作将有助于Uber避免引起不满,在文化上唤起本地用户的支持,使Uber成为这些市场上更强大的参与者。

尽管本文的标题是Uber在中国的不利处境,但Uber在全球范围内的问题并不仅限于中国。此外,在所有尝试全球化的公司身上,这种问题都不少见,无论公司规模大小,来自新经济还是传统经济。Uber的遭遇也表明,理解全球各地政治、文化和经济环境,制定针对性商业战略非常重要。

 

来源: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