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乐手 用琴声热恋老街

18.06.2014  11:13

专注演出

  下午2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准备去演出的齐方宇,为了不让手风琴粗糙的布套磨坏演出服,他坚持套上一件长袖运动服。“就算三十六七摄氏度高温也不例外,就是要把最光鲜的形象留给老街”,齐方宇笑着告诉记者说。

  2014哈尔滨之夏,流连于欧陆风情的中央大街,人们在与老街完美邂逅时,一群像齐方宇一样痴迷音乐又热恋着这座城市的年轻人,成为老街的浪漫背景。

  娇贵西洋乐器最怕高温

  每次卸下背上的手风琴,齐方宇的演出服上都被汗水浸出一个放大的手风琴印。他说,流点汗都不是事儿,最心疼的还是乐器要被风吹日晒。

  奏出美妙音乐的西洋乐器最为娇贵,不适于露天长时间演奏。端午节期间,哈尔滨持续高温多雨,1个月来已有一把价值3万多元的大提琴和一把上万元的小提琴被晒“”了!那把大提琴因哈市无人能修,主人只好带它进京“治病”去了。

  铜管萨克斯也受不住高温。在西十一道街表演的萨克斯组合的队长马俊无奈地说:“出了习惯的厅堂,萨克斯水土不服,罢工了。由于太阳直射温度过高,按键下的皮垫被晒掉了。我们现在都随身带着胶,随时进行简单修补”。

  琴里清出68只蚊蛾“标本

  白天的烈日让乐器受损,华灯初上,蚊蛾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袭击乐手、乐器。曲终人散时,乐手们会彼此数脸上、腿上、胳膊上蚊虫的“”痕。最多的一次,一个乐手的手风琴琴叶里清出了68只蚊蛾“标本”。

  与被蚊蛾袭击相比,参加义演的乐手们最难的还是体力上的透支。从下午3时到晚上10时,大部分乐手要演两场。这些乐手有的是专职演员,有的是乐器老师,还有的是在校大学生。白天除了上课、演出外,还要挤出时间进行排练,下午和晚上再演出4个多小时。

  乐手铁粉直播演出盛况

  苏州来的女游客黎子在微信朋友圈中晒自己的哈尔滨之行,选了欧式建筑、马迭尔冰棍和老街音乐汇的照片,一片点赞:“这些美女帅哥演奏的是《山楂树》!与这条街太搭了!不来绝对遗憾!

  老街上回荡着巴赫、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仅一个月,乐手们几乎每个组合都有了固定的粉丝。

  “那个手风琴拉得好”,“萨克斯组合有功力”……老街乐手们的铁杆粉丝,还经常求合影,并通过手机直播“演出盛况”。

  音乐就像是老街的“灵魂”,有了这群甘当老街浪漫背景的音乐人,我们才能感受到老街迷人的浪漫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