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7》发布会

23.09.2014  12:12

  2014年9月17日上午9:00~11:30,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7》发布会在我院学术报告厅第一会议室举行。该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林家彬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燕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研究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市场营销总监、皮书研究院执行院长蔡继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社长邓泳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宋迎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室主任李红玉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单菁菁研究员等。此外,还有境内外近40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上半段是皮书新闻发布会。主持人蔡继辉介绍了与会领导和嘉宾,并对《城市蓝皮书No.7》的出版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晋保平副秘书长和赵燕平书记先后做了致辞报告。城市蓝皮书课题组王业强副研究员做了主题报告,单菁菁研究员做了中国城市健康发展评价报告。

  会议的下半段是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主持人魏后凯介绍了演讲专家。首先发言的是牛文元参事,他谈了三点感想:第一,特大城市的建设,特大城市的发展,特大城市的治理具有复杂性、艰巨性,也有示范性。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乃至文化发展的标志。特大城市的健康发展、特大城市的价值体现在整个国家治理当中、国家发展当中和国家建设当中。社科院的城市环境所选择这个作为今年蓝皮书的主题非常的及时,也非常到位。第二,中国的特大城市和世界特大城市有所不同,中国13.5亿人。我们的城市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一定要对特大城市本身给予足够的关注。第三,特大城市的发展、建设、治理必须考虑三个基本元素。这三个基本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动力,第二个元素是质量,第三个元素是公平。

  接着发言的是林家彬研究员,他指出今年的《城市蓝皮书》选择的这个题目“聚焦特大城市治理”是非常合时宜的。特大城市的治理要关注五个方面的体制和机制性因素。首先,干部的选拔机制,或者所据的领导班子的政绩的考核体系。二是财税体制。三是土地制度。四是规划制度。五是中央地方关系,包括城市体系。当前社会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需要着力去解决的问题,就是公权力过为强大,过多的进入了私人领域,使本来私权利与私权利之间互相协调可以解决问题而变成了官民的矛盾,采取高压维稳,这样的一种做法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恶化,所以在治理理念上要有更多的革新和转变,才有助于中国的城市社会治理,从而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个发言的是杨宜勇研究员,他赞成牛文元研究员讲的,特大城市的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节点。他认为特大城市治理首先要突破理念,其次要强调法律治理。

 

  第四个发言的是宋迎昌研究员。作为城市蓝皮书的副主编,他谈了三点看法:第一是特大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认为中国的特大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它是城市群形成的基础,没有特大城市下一步城镇化的路并不容易走,特大城市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当前制约特大城市的若干问题具有普遍性,绝大多数特大城市处在亚健康状态。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大城市病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在于发展过快,聚集过度,扩散不足形成了“肥胖症”,过去的特大城市问题还没有解决,不断地有新的特大城市产生,这些问题不断地扩大。所以加强特大城市的治理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如果特大城市治理不好,会延误我国现代化进程,我们的城镇化就进入了“死胡同”。第二,他谈了大城市病的七个原因,即:按行政等级分配发展权、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偏爱特大城市、城市郊区化应对不足、市场发展环境很不完善、区域发展两极分化、政府管理碎片化、技术性因素。第三,他认为解决大城市病的关键核心是构建有序集聚扩散的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战略高度科学定位,发挥政府企业的积极作用。牛文元和杨宜勇分别对媒体记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最后,魏后凯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并补充了几点意见:一是认为中国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论点不成立,二是特大城市治理要强调综合治理、多元治理和差别化治理,三是特大城市要树立大安全观、综合安全观,第四,特大城市治理要考虑农民市民化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