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着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13.11.2014  18:47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发后,佳木斯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融合、示范、保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一、强化认知认同,大力开展理论武装和舆论宣传
  1.以学习促认同。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列入校党委,直属党委、总支(支部)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团校培训和师生员工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并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宣讲辅导、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学习。目前,已邀请社科部专家在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宣讲1次,组建宣讲团深入各基层党委宣讲20次;党校、团校分别开设2学时专讲;分别组织处级和科级干部观看相关讲座8场;面向全体2013级学生开展专题宣讲报告会 9场;大学生理论研习社举办“信仰的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宣讲报告会,覆盖人数近3000人;各党团支部组织专题学习300余次。通过学习,使全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内涵做到了人人知晓,耳熟能详。
  2.以舆论宣传促认同。学校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宣传栏、电子屏、微博、微信等媒介,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校报、新闻网、广播分别开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刊登或播报理论文章和典型人物事迹。校团委官方微博和微信开展了“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全校442个团支部、25000名团员青年以及480名网络宣传员参加了活动。校纪委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全校5000余名教职员工发送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廉洁教师”的短信。各学院也纷纷采取绘制一块专题板报、播发一条电子标语、张贴一幅宣传画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引导,使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以主题活动促认同。为深化教育,引导师生进一步理解认同核心价值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如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青春中国梦”精品主题团日活动,全校23个基层学院团委选送了43个精品团日活动,参与学生达1500余人;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美术作品征集、核心价值观箴言征集等活动。各学院也纷纷通过主题班会、团活等形式,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
  4.以理论研究促认同。学校充分发挥人文社科优势,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为认知认同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辟了核心价值观专栏,定期刊登相关研究论文。教师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立项,目前,相关研究项目已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佳木斯市委宣传部课题2项、佳木斯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二、强化融入结合,大力开展实践养成和文化熏陶
  1.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进一步完善“两课”教学体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进教材方面,“两课”教学部门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找准找好结合点,及时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课程的相关章节之中,全面更新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同时,组织编印了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习核心价值观教学参考资料》和供学生使用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学习手册》,形成统编教材与教辅资料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教材体系。
  在进课堂、进头脑方面,以专题教学为抓手,实现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全覆盖,分别在本科生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专门安排2-4学时和3学时“核心价值观理论热点解读”专题,并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考核体系。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突出不同侧重点,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重点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将核心价值观同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相结合,引导大学生重点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工夫,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创新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教学专题、撰写一篇高水平论文、开展一场理论宣讲会、指导一次学生学习活动;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教学网络”,在网站开办学习核心价值观专题,设置“核心价值观理论热点师生谈”教学互动平台,开展积极的师生互动交流。
学校其他各专业课程,如《大学语文》、国学等相关课程也充分发挥其承载的育人功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德育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与学生思想教育相融合。积极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契合点,把核心价值观与爱校、爱专业、文明守纪、征信公德教育等结合起来,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开展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和道德模范人物活动、“心海扬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以诚为本,以信为用”大学生诚信教育、“奋进青春、中国梦想”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升旗宣誓仪式、学生党员亮牌考试、“历史的选择”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大学生不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成为大学生自觉的道德追求。同时,也涌现出了熊慧同学救助受伤老人、李佳旭同学返校途中救助生病乘客、药学院学生捐款救助患病学生等一大批典型事迹,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3.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文化相融合。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融之处,在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文化传承中注入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从2014级学生开始,学校将《大学语文》由选修课列为必修课,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学习,丰富传统文化底蕴。为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开展“中国梦与中国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美德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专题讲座十余次。在学生中,开展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万名师生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喜爱经典、学用经典;开展以了学校训、学唱校歌为主要内容的校训和佳木斯大学精神教育,明晰学生成才方向与目标。进一步丰富了校史馆、音乐厅、图书馆、体育馆等育人载体的教育功能,将学生参观各类展馆列入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常态工作。强化了以校园环境、人文雕塑、名言石刻、公益广告等为主体的美丽校园建设,以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滋养师生心灵。
  4.与职业道德建设相融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对教师、医护人员、机关干部等职业道德要求结合起来,让不同岗位、每一个人都能彰显和体现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学校以倡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并大力开展师德先优的评选,发挥激励和示范作用。附属第一医院制定《加强行风建设、严格落实“九不准”实施方案》,将医务人员退还红包、收到表扬信、医疗护理质量记入个人医德考评档案,机关党委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了“发挥党员正能量,立足岗位,强化服务”创建活动,各部门在显著位置悬挂了工作揭示牌。学校后勤开通了维修热线,承诺限时维修。餐厅、宿舍管理人员也纷纷采取亮牌服务、微笑服务等方式来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
  5.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相融合。以深入社区、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空巢老人”、“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善行100?温暖行动等学雷锋志愿服务,与20余所敬老院、福利院、农民工子弟校建立长期联系。同时,利用专长为社区居民、弱势群体广泛开展义诊、法律咨询、文艺下乡、科技帮扶、支教等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倡导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注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使核心价值观更能深入人心。学校开展了礼节礼仪教育,在新生入学和学生毕业都要举办开学和毕业典礼,通过佩戴校徽、着学位服、唱校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月活动,推出经典图书50册,举办了多层次的读书交流、沙龙,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了无烟校园的创建活动,以在校园建筑物内禁止吸烟为契机,发挥禁烟警示牌、公益广告的育人作用,营造了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校园氛围,引导师生少吸烟、不吸烟。
  7.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化人功能,开展并形成了“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书香校园”读书节、“廉政文化艺术节”、“新生节”、“社团嘉年华”、“青年文化风尚节”等6大品牌节会,融入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注重晨星讲坛、青年讲坛及各类讲座论坛的传播作用,将核心价值观与各类专业讲座深度融合,弘扬了主流价值。利用重大节庆日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展新生中秋节话团圆、参观抗日历史陈列馆、五四升国旗仪式、庆祝建国65周年系列活动等形式,增强师生对民族节日的认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三、强化示范引领,大力开展典型引路和崇先教育
  1.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2014年以来,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以贴近生活、贴近师生为目的,开展了“走基层”和“平凡岗位平凡事”报道活动,积极挖掘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先进典型和事迹,发现师生中的凡人善举、好人好事,相继推出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典型、义务理发50年2万人次的退休老干部韩兴彪;教书育人典型、全国优秀教师荣守范;爱岗敬业典型、机关干部王景涛,为学校节约每一度电、不怕得罪人的后勤干部吕岩,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工作、无怨无悔的图书馆员李春兰;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何雨桥。重点报道了我校学生路扶生病老人、车上救助生病旅客、捐助重病学生等事迹,弘扬了正能量,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积极创设平台。学校各学院和部门根据培育核心价值观和自身工作的需要,积极设立平台,通过师生推荐评选、技能评比等形式,让更多不同类别的优秀典型涌现出来,让每位师生都有机会成为先进。如在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与个人、教学年终奖、十佳优秀教学奖、“我心中最可爱的老师”等评选;在全校职工中,开展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标兵、“三育人”标兵等评选;在党员中,开展了“五争当”标兵、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先进集体和个人等评选;在学生中,开展了两年一届的“自强之星”人物、“感动校园”人物、 “十佳学习标兵”、“十佳科技创新标兵”、“创业明星”等学生参与面广、深受喜爱的评选活动。通过创设平台,使更多的先进典型得以涌现出来。
  3.积极营造比学氛围。学校十分重视对各类先优典型的宣传,营造崇尚先进、比学先进的氛围。2014年,学校对学校工作会议、七一表彰、教师节大会的各类先优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同时,挖掘先优典型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利用校报、新闻网、广播、宣传板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巡回宣传,做到了每位先优事迹都见网上报。在每一届新生中,开展“自强之星”、 “十佳学习标兵”、“十佳科技创新标兵”巡回报告,激励广大学生比学先进、赶超先进。
  四、强化约束保障,大力实施教育治理
  1.以制度约束促教育治理。学校始终把制度约束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硬约束,把制度建设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教育治理。近几年来,学校制定和规范各项制度300余项,形成《反腐倡廉制度汇编》,涵盖教学、学生管理、资产、后勤等各个领域,同时,力求制度的可操作性,不断细化分解,从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到办理期限等都有明确规定,保证各项工作讲规矩,守程序。如在许多制度规章中都明确最长办理时限,既给师生一个明白,又促进了工作人员的行风建设。在对师德建设中,在强调教育的同时,重点在考核监督上下工夫,制定下发《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指标体系》,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并把师德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评聘、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师德建设这一看似软要求实实在在有了硬约束。
  2.以畅通师生诉求渠道促教育治理。学校着眼于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多途径、多角度畅通师生诉求渠道,增进校园和谐。学校分别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学生咨询委员和法律咨询委员会,学校重要制度和工作要首先征求他们的意见;设立了每周四下午的校领导接待日和书记校长信箱,保证各方诉求都有表达的渠道。2014年7月,学校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并成立教职工福利、女工等各专门委员会,有利促进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同时,各学院和部门也纷纷设立院长信箱、召开学生座谈会、下发教学反馈表等措施,征求师生对教学及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成为常态,保证各方声音充分反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