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感受大庆油田井下作业新模式(上)

22.06.2014  12:39

  □本报记者 张玉民

  “有了自动化装置、污水回收装置和工具平台,井场上利索多了,我们的工服再也不用天天洗了。”“以前井场上没有卫生间,现在这电锅炉和卫生间一体化,大家在井上的生活更方便了。”“施工安全有保障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吃得更加科学了,月收入也涨了300元左右。”

  日前,记者来到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五矿北3-2-044井现场,在与井下作业分公司专业化升级改造试点单位——作业一大队作业102队员工的交谈中,大家说到最多的词就是变化。

  井场四周的警戒线横平竖直,值班房、锅炉房、污水回收装置和工具平台“一”字排开,红色的电驱液压设备上数十根油管整齐排列,地面和井口各有一名操作员工……此时,他们正在进行压裂前的准备工作。

  “现在,我们队员工数量比专业化以前少了12人,可大家的劳动强度反倒下降了。”站在井场外,作业102队队长于淼指着一套红色的电驱液压设备说:“这个就是专业化试点工作开展之后新安装的液压猫道、油管盒系统,它可帮了地面操作人员的大忙。”

  液压猫道、油管盒系统安装之前,起下油管操作需要由两名地面操作员工靠人力来完成,不仅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工服容易沾上油污,还存在因油管滚动造成人员伤害的安全风险。于淼说:“现在只要一名地面操作员工站在距井口100米的范围内,通过控制箱和远程无线控制功能就可进行操作。这套系统还能对重复操作进行设定,一键完成整套动作,既干净省力,又安全高效。”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井口加装了气动卡瓦、闭口液压钳、羊角吊卡等井口自动化设备设施。作业102队井口操作员工包鑫磊告诉记者,以前传统吊卡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扣吊卡、开吊卡、摘挂吊环等操作,费力不说,还容易夹到手。现在用的气动卡瓦、羊角吊卡,操作简单快捷,还能防止油管上顶或下坠,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这些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自动化装置,不仅让作业工“苦、脏、累”的传统形象彻底“换装”,还将原本需要5名员工进行起下油管操作的传统作业方式,变为仅需井口操作、遥控操作和作业司机3人就能完成的专业化作业方式。

  朱兴旺是一名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地面操作员工,工作时间不长,却刚好经历了作业102队专业化改造的前前后后,他告诉记者:“上班前3个月,每天用管钳拉送油管,一干就是一天,别提多累了。专业化改造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自动化装置的配备,让我们尝到了专业化作业方式的甜头,按一按手柄就能推送油管,很给力。”

  据了解,以作业队劳动强度最大的起下管柱工序为例,采用自动化设备,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强度降低了70%以上。

  “不仅如此,井场的施工环境也变好了,施工前有热洗车进行洗井,施工中应用污水回收装置和密闭的油管盒,现场基本实现了无油污作业,你看我的工服也干净了许多!”朱兴旺说,这得益于环保清洁班在施工前充分洗井、透井与配套环保回收装置的使用,不仅清洁了地面,还实现了溢出原油的回收利用,避免了井场污染。

  到了午餐时间,记者跟着朱兴旺来到由值班房充当的井场食堂。“火爆大头菜、红烧排骨、肉炒娃娃菜、红烧鸡翅、菠菜豆腐汤,还有绿豆水和水果,不错啊!”听到记者对“四菜一汤两水”菜单的好评,朱兴旺自豪地说:“今天天气比较热,所以给我们送的是绿豆水,前阵子是牛奶、果汁。快尝尝菜,味道相当好了。”

  “专业化改造前,午餐由各基层队自行解决,在营养搭配、热量均衡等方面考虑得相对较少。”负责制作全队午餐的张权介绍说,食堂配餐统一化后,井下作业分公司生活服务大队组建了配餐中心,聘请专业营养师根据营养搭配、食品热量、员工口味等多方面因素拟定菜单,提前一周时间在网站上发布菜谱,供各基层食堂选择订购。配餐中心接到订单后进行分类汇总,负责原材料采购、食材初加工、化验质检、半成品包装及配送工作。各基层队只需要对配送的半成品进行简单加工,便可以完成午餐的制作。

  午餐中,员工们纷纷向记者讲述着专业化改造带来的种种变化,脸上满是笑容。干了近20年作业工作的衣健鹏说:“说实话,早就盼着工作环境和条件能有变化,但没想过变化这么快、这么大!”

   链接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从去年12月9日开始实施井下业务专业化试点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井下作业分公司全力探索专业化工作思路,使运行模式专业化、生产组织流程化、设备配套一体化、考核分配定量化、基础工作体系化、食堂配餐统一化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在升级改造试点单位初步形成,并取得了用工减少幅度达到11.6%,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施工效率提高9.7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