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考研大爷再次错过北大 备战第22次考研

27.02.2017  04:05
周大爷拿着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证 - 新浪黑龙江
来源: n.sinaimg.cn
周大爷拿着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证

  前不久,考研成绩公布了。68岁的周勃生并没有第一时间趴在电脑前刷屏查分,而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当天的复习,才开始查分。

  当屏幕上弹出272分时,他只是眉头皱了下,本是握紧的拳头,又不自主地张开。这个分比他去年的成绩少了6分。也是意料之中,基本属于自己30年考研生涯中的平均分。

  这分,在报考北大历史系445位考生中,排名116。可这个专业除了保研外,只招10人。

   头发银白的周勃生再次落榜了。

   恢复高考第一年,因家庭“历史问题”错过北大

  当了大半生中学教师的周勃生很健谈,尤其说到考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三十年的考研之路,让他从小周变成了老周,却被他云淡风轻地用八个字来概括。

  在伊春南岔找周大爷不难,他就是“爱学习”的代名词。

  “老三届”的他,1977年恢复高考后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当他的高考红榜张贴在七台河市百货大楼的橱窗上时,立刻引起了轰动。2700多人,初试只考上了60人。

  他虽然考出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家庭的“历史问题”没有被北大录取。最后他想尽各种办法,历尽周折才破格进入了一所师范学校,总算圆了大学梦。

  1987年,38岁的周勃生已经工作多年,却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考研。

  第一次考研,他的成绩虽然进入了国家线,也达到了报考学校的校线,还参加了复试,但由于超龄,不得已和读研擦肩而过。

  第二年他又进了国家录取分数线,因超龄这个老问题被定向去某所师范类学校。后来,因他不愿意离开所在岗位而放弃。

  此后,命运就像故意和周大爷开起了玩笑,多次报考多次阴差阳错。不过他一点也没受影响,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先后取得了齐齐哈尔铁路教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文凭。

  时间到了2004年,国家放宽了对考研年龄的限制,周勃生觉得自己人生中的春天又来了。

  从2005年起,周勃生的考研志愿就一直是“北大历史系”,他说:“理由很简单,历史是宏观的,能包揽文学在内的很多知识。

  他选修的三门专修课是:红楼梦研究、鲁迅研究、儿童文学研究。

   别人复制不了的“农民复习时间”,写诗就是休息娱乐

   不刷题不报班,复习方式很独家

  说到学习方法,周大爷“呵呵”地乐了,他说自己的学习方法是“独家”的,别人无法复制。

  第一不上任何考研辅导班、培训机构,第二不买习题,更别说什么模拟试题、全真试题了。英语就是一部英文词典,政治就是一本2009年版本的复习资料,外加每天必看的新闻联播和报纸。

  不盲目跟随、不盲目刷题,周大爷在备考路上一直非常自信。“我在学校当过多年的英语老师、语文老师,太知道学习方法必须因人而异了。”他说,英语最根本的就是单词量,如果单词都不认识,啥意思都不理解,再做题不也是白扯嘛!

  学习时间安排上,周大爷说自己的时间属于“农民作息”:

  凌晨1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复习,晚上新闻联播结束就睡觉。每天学习几个钟头,他从来没精准计算过,但每天的流程基本差不多是“复习——上网看新闻——复习——写写诗——复习”。

  虽然政策放宽了,可年龄不饶人,到了这个年龄,周大爷身体、精力都大不如从前了。2013年,心衰Ⅲ级的他刚出了医院就进了考场,出了考场又住进了医院。

  “现在前两场考试还能坚持下来,到了第三场就明显感觉体力不行了,脑袋直发蒙,答着答着就经常忘了知识点。要是能再年轻个几岁就好了。”周大爷说他很羡慕同场考试的年轻人,他们赶上了好时候!

   有人说他着了魔,有人劝他“这岁数还折腾啥?

   人这一辈子,总得有个爱好

  这些年周勃生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为啥这么执着地考研?”这么大岁数了,领着足够安逸养老的退休金,不去享清福要去折腾,是不是走火入魔了。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们也劝他——水平早就达到研究生级别了,何必非要去为难自己?

  不仅外人不懂,连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伴也不懂,二人所有的争吵基本只有“考研”这一件事。

  去年11月份,老伴患病去世了,被“丢下”的老周除了伤心难过,心里还有好多自责,他认为是自己的倔强“气死了”老伴。

  “人这一生都或多或少有个爱好,爱体育、爱歌舞、喝酒抽烟或者爱打麻将……”周勃生说,自己真的只有学习这一项爱好。出生在教育家庭的他,从小就对知识有特殊的渴望,打心眼里想成为有知识、有文化、学习好的人。

  在他看来,学习是自己一生都要去做的事儿。尽管学识丰富,可学历只停留在本科,总让他觉得“名不正,言不顺”,而考研,就是他给自己“正名”的唯一途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是证明给自己。

   出了考场 我就开始新一轮复习了。人生不死,考研继续!

   第22次,我来啦……

  考研的事儿,在周大爷的记忆中总是清晰的。

  最好的成绩是1987年,304分;最不好的成绩是2013年,167分;

  几年前,他曾经和女儿一起参加研究生考试,他考了268分,女儿考了297分,考上了社科院研究生。

  近两年,周勃生已经是考场上的“名人”了。2016年年末参加考研,考完了他被一群年轻的考生们团团围住,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争着和这位比自己父辈还年长的大爷合影。周大爷也没拒绝,乐呵呵地都答应了他们,一个接一个拍照。

  周勃生觉得自己能成为励志大爷挺好的,好几个年轻人都是抱着来考一次研,考不上就算了的态度,当场就被大爷“洗了脑”,“这天下好事儿,哪有一把就成了的。

  越说越高兴,周勃生还给记者讲了个自己成功的“偶像效应”故事——

  以前工作时,有个男同事和他是对桌,天天看见周勃生除了工作,就忙考研一件事,也受到了感染,于是也重新拿起书本,开始复习考研。一连考了五年,终于考上了。

  对于今年的成绩,周大爷感觉政治、英语还算可以,专业课只有几道题答得不算太满意。出了考场,到家的第二天,他就开始了新一轮复习,备战今年年末他的第22次考研。

  现在周围已经没有人劝他别考了,有的是懒得管,有的是被这个倔老头整服了,周大爷经常挂嘴边的话就是:“人这一辈子,得有个爱好,人老了要想长寿,更得有个奔头,而考研就是我的爱好和奔头。

  没有一丝犹豫,更没玻璃心的哀怨,

  周勃生早已开始备战第22次考研一个多月了。

  他说:有的人死在医院,有的人死在家里床上,他,死也要死在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