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省50多万城镇居民喜迁新居

05.02.2015  10:41

  黑龙江新闻网4日讯(记者 狄婕)2014年,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超额完成任务,50多万城镇居民喜迁新居,完成投资320亿元,开工16.58万套,开工率107.4%;基本建成19.1万套;工程在建总量45.4万套,仍居全国前列。2008年以来,全省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13万套,完成投资3927亿元,850万城乡居民喜迁新居,建设总量和投入均为全国第一。这是记者从4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的。

  积极破解征拆难题,全年征拆10.2万户。筹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补助63.3亿元,银行贷款86.7亿元;住房公积金支持贷款累计46.14亿元,提取廉租住房补充资金12.2亿元;搭建省级融资平台,获得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授信额度500亿元,是筹融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农村泥草(危)房改造推进有力。完成投资163.5亿元,改造22万户,其中争取国家农村危房改造7.8万户,获得补助7.3亿元。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创新改造模式,推进了200个整村改造试点。新建和修缮损毁房屋22858户,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省“三供三治”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开复工项目354个,分别占年计划的104.7%和110% 。全省投入81亿元,改造老旧供热管网2050公里,拆并小锅炉1423台,其中中心城市1216公里、930台,供热和空气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列入省政府工作目标的20座净水厂升级改造、10座新建净水厂、38个续建和新建垃圾治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投资3.98亿元,购置机械设备1140台(套),13个中心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冰雪率达到90%以上。科技节能取得新成效。全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投资58.3亿元,争取国家奖励资金13.75亿元,改造面积2538万平方米,占全国十分之一,节约标煤1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2万吨,改造总量和节能减排实现历史性突破,改造后的室温达到了法定标准,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

  绿色建筑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绿色建筑372万平方米,全省有12个项目182万平方米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开展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对哈尔滨等22个城市和开发区总体规划,以及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规划进行了技术审查。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结合我省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加强了城关镇和百镇建设,指导65个城关镇建立了项目库,积极推进供排水、道路和管网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工项目288个,投资74.8亿元,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整合棚户区改造、“三供两治”等政策资金向百镇试点镇倾斜,开工项目558个,完成投资52亿元,百镇基础设施、住房、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善;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已有8个小城镇具有了相应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我省有115个镇被列入全国重点镇,总量居东三省之首。副省长于莎燕出席会议并讲话。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