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多轮齐驱动致富现曙光
夏季的大兴安岭绿意浓浓,空气清新。从林海山城加格达奇一路向北,沿途乡镇、林场内不时可以见到“蓝莓基地”、“木耳基地”、“灵芝基地”、“狐狸饲养基地”字样的牌匾。
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贺秀芝家的“灵芝基地”内,灵芝长势喜人,市场售价每斤最低200元。贺秀芝对记者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能吃苦,用不了几年就能富起来。”
一直以伐木为主的大兴安岭林区,今年初,上万名林业职工放下斧锯,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比国家停止采伐要求提前4个月。以前是用木头换钱,商业性采伐停止后,新的经济效益如何获取?这是摆在大兴安岭地委、行署领导和每一个职工面前的战略命题。产业转型、产业替代、境外资源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别无选择。
大兴安岭林内食用菌、山野菜、野生浆果等储量丰富,他们依托天蓝、水清、地净的独特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兴安北药、特色养殖等接续产业,走上了从木材采运一枝独秀,到接续替代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目前已建成示范基地200多个,探索林下经济9种模式,重点发展蓝莓、食用菌、北药等5大产业,为职工群众致富带来了曙光。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升温,林区生态旅游市场初步培育起来。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适时实现林区产业的转型,大兴安岭积极改善通讯、电力、交通不足状况。经过几年的努力,铁路、航空、公路并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在景区景点建设上,围绕“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的主题形象,重点推出了北极村生态游、中俄界江游、民族风情游、特色养殖观赏游、避暑游、休闲游、森林度假游、漂流旅游等项目。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共接待游人8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大兴安岭将绿色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接续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实现了从低位起步向高位跨越的历史性突破,绿色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由分散生产、加工、销售的自发阶段向政府引导、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千家万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绿色特色食品企业86家,产品10大系列800余个品种,2013年实现产值31.18亿元。
加速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今年,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新建项目9个。一季度种植人工蓝莓1.1万亩,食用菌三级菌包2.13亿袋,绿色食品实现产值1.06亿元。
发展域外经济,走出了“境外采伐域外建厂”的发展模式。抓住国家加快实施林业“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战略,开展对俄罗斯和圭亚那采伐工作,目前有9个林业局的15支队伍1600多人在国外从事森林开发。力争3年内输出3000名林业生产技术人员到境外创业致富。
走进新林林业局翠岗林场,初夏的塔哈河畔小草吐绿,成群的马匹,强壮的肥牛,一派肥美富饶的美景。林场生产作业组组长肖龙鑫和另外两个作业组长高翠岭、夏行森是36头小肉牛的主人。他们听到林木停伐的消息后,坚决放下斧头锯,拿出积蓄22万元,结伴到内蒙古购买优质肉牛,并学习了先进的养殖技术。他们打算这批牛出栏后,再购进一些种牛。从昔日的伐木工人,转行成了“牛倌儿”的肖龙鑫,是大兴安岭林业工人转型致富的典型代表。
这两年,大兴安岭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发展林下种养业,阿木尔林业局长山管护区党支部书记穆臣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投资5万元,养殖灵芝5万袋,安置职工18人。
在近些年实施“家庭致富”工程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兴安岭地区出台了《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建立了1亿元的全民创业专项基金,其中5000万元作为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对有创业意愿、缺少资金的林业职工给予全额贴息贷款支持;5000万元作为全民创业扶持奖励资金,全力支持食用菌、北药种植,蓝莓繁育,特色动物养殖等重点创业产业项目,使林区职工群众不砍树也能致富。
编辑:孙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