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一家爱读书 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博士和硕士

05.05.2015  12:47
大学教授一家爱读书 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博士和硕士 - 黑龙江信息港新闻频道
来源: pic.dbw.cn

  杨玉洁和老伴、小儿子一起谈书

  两千多本藏书量,其中多半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逻辑学书籍。另外那些,除了诗词赏鉴,就是少量的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经济学书籍。这样的“藏书家庭”根本算不上“典型”,但当66岁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玉洁将她祖辈、父辈、自己和老伴以及两个儿子一家四代的读书故事娓娓道来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书香之家”。因为他们“藏”的不只是书籍,还有那一代代传下来的阅读习惯。

  为什么很多人不爱读书?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玉洁看来,一是现在社会、家庭的阅读氛围不浓,缺乏好的阅读带动环境;二是没有把阅读变成“悦读”。

  杨玉洁一家曾是哈尔滨“学习型家庭”获得者。在这个家里,“悦读”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66岁的她,在和老伴共同生活的40年里,与书为伴,共同分享着书籍带给他们的“说不完的话题”。他们俩,一个深受祖父、父亲影响,从小就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亲眼见证父亲“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历程,决不让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两个爱书的人,不仅让自己“悦读”,还潜移默化,从小培养两个儿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他们说,要让这样的习惯一代代传下去。

  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书香之家”,听他们讲述一家四代的读书故事。

  三代人的床头灯

  书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它让我的世界因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感到快乐。——杨玉洁

  走进杨玉洁的家,有两样东西最吸引人:一个是大书架,上面里外两层摆满了书,有两千多本;另一个是家里的台灯,可以用“超多”来形容,书房、卧室甚至客厅沙发旁的小桌上,只要是适合阅读的地方,都能找到一两盏,尤其是床头,为了各自看书方便,都是“成对”放着的。

  杨玉洁说,她喜欢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方面的书籍;而68岁的老伴赵仁忠更喜欢诗词、历史、人物传记类的书籍。另外,因为他年轻时在外贸公司工作,家里还有一些经济类的藏书。

  虽然现在杨玉洁和老伴都退休了,但都被返聘回了单位。杨玉洁说,这些都挤占了她很多时间,所以,只有晚上睡前那段时间,才是她最幸福的“阅读时光”。这样的生活,让她和老伴觉得丰富而充实。

  在杨玉洁家,除了厨房卫生间,屋屋都有台灯(床头灯)。一盏小小的台灯,不仅伴随了她和老伴40年夫妻生活,而且承载了杨玉洁很多童年的记忆。

  “我喜欢读书,就是受父辈的影响。我的爷爷曾是个俄语翻译,喜欢看书。小时候我去他家,总是看到他在书桌前翻书,他那又窄又高的书架,给我记忆特别深。而我的父亲,则是靠在床头看书,就像我和老伴现在这样,也在床头点了一盏读书灯。直到现在,每每在床头读书的时候,我还会偶尔想起那‘灯影下的父亲’”。杨玉洁说,童年时,父亲经常给她买书,“每到六一或者我生日,父亲就会送给我书作为礼物,要知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孩子多、工资低的时代,这可是一笔‘奢侈’的开销。”正是父亲的引导,让杨玉洁爱上了阅读,甚至“为书狂”。“当年知青上山下乡,别人都是买生活用品,我却跑到书店买了一大堆书准备带走。还有什么手抄版的《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红楼梦》,在那个时期,我都偷偷读过。”

  后来,杨玉洁结婚,有了两个儿子。儿子们长大了、工作了、独立生活了,也延续了祖辈父辈的阅读习惯,在家里的床头上、书桌上放上一盏盏台灯,甚至父母家那个偶尔回去暂住的小房间,也有那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