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 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01.12.2015  14:57

  资料片

  徐高阳/文

        近日, 2015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中,上海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发布一份关于上海23所高校1075名在校生的《上海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最新报告,称约有75%的在校学生对创业满怀期待,既羡慕创业者的勇敢和成就,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成就自我。

  大学生创业的态势不仅局限于上海,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学生的观念也日渐放宽,从毕业后如何找工作转变为毕业后怎么创业。

   政策利好,扶持创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教育部日前公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新规定要求学生应履行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的义务。此外,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大学生创业潮,规定也给予了支持,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折算成学分。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可以细分为物质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其中物质上的鼓励包括提供场所、设立奖金等。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将对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给予每校50万元的支持。该办法于9月1日起施行。

  除了物质上的鼓励,还要照顾到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感受。从12月1日起,北京市将为创业的高校在校生办理《就业创业证》,持证学生可按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就业创业证》是由《就业失业登记证》发展而来,先向有需求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相比于《就业失业登记证》,新的证明更容易被大学生创业者所接受。

  高校响应,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至关重要。如今,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已经不再新奇。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77.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其中很有兴趣的占31%,有创业实践的占13.4%,有创业计划的占60.2%。

  学校从鼓励学生就业到支持学生创业的转变,并不是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创业。创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思考和积淀。

  刘夜,作业盒子CEO,一个“创业狂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创业,觉得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无处释放。大一时,刘夜卖衣服一天收入1万多元,因为给同学发工资,他变得小有名气。在学校里,刘夜的计算机水平甚至超过计算机系的人。大二那年,通过做技术外包,他赚了六七十万。他又于大三注册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因脉科技,还没毕业,公司年收入已超200万元。2013年后,为了创办作业盒子,他离开了因脉科技。

  看似平坦创业之路其实也免不了坎坷,其中艰辛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创业者需要在困难中积累,从积累中成长,再从成长中爆发。

  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在接受《生活时代》采访时表示:“大学生的创业,一定是基于创新的创业。要创新,你就必须得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架构,要没有这个,不可能基于创新去创业。所以我们国家的战略说的是大众创业,没有说万众创业。我认为这个概念应该偏向于大学生创业,高校毕业的学生,是创新的中坚力量,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去做一些创业方面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