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不少“独立”老人仍在“养”儿女

07.08.2014  13:03

  无论在经济和生活上都不依赖子女,反而帮他们减轻负担

   不少“独立”老人仍在“养”儿女

  儿女工作忙,父母帮带孩子,给他们减轻压力。

  目前,很多80后、90后年轻夫妻,都面临4个老人和1个孩子的“421”结构,对子女来说,赡养老人在时间、精力和经济上,想把握平衡不是一件容易事。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老年人很“独立”,无论是在经济和生活上,都不想给儿女添乱,反而帮儿女减轻负担。

   老人不愿给儿女添麻烦

  “我们老两口退休了,一个月工资加起来4000多元,老伴又被返聘回单位,这样算起来,一个月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而通常每月只花掉1000多元。”家住让胡路北湖馨苑的李凤珍阿姨说。

  李阿姨告诉记者,她今年62岁,老伴是铁路的退休职工,家里只有一个儿子,现在他们和儿子一起生活。平时,儿子儿媳妇工作忙,孙子基本都是他们帮着带,一天生活挺充实的。

  “如果真动不了了,也有积蓄,就打算去养老院,不想给儿子增添负担。有些老人认为去养老院就是孩子不孝顺,我不这么想,老人到养老院养老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孩子又要养家,又要照顾4位老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老人也得为子女着想。”李阿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家住让胡路九区的陈宏利老人觉得,不是儿女们不愿赡养老人,是做父母的不希望给儿女增加生活负担。

  “很多老人和我一样,靠退休金生活,这不代表儿女不孝顺,只是父母开销不大,不需要太多帮助。”陈宏利说。

  “逢年过节儿女能来看望,做父母的就很欣慰了。如果给红包,我们也会变相地把钱还给儿女,不能给儿女添麻烦。”采访中,多数老人表示。

   不少老人仍在“养”儿女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80后夫妻的父母,都在帮子女分担压力。

  “我们一个月开六七千元钱,手里留点‘过河钱’,其余的大都给孙子了。”今年62岁的郭阿姨对记者说。

  郭阿姨说,先不说儿子结婚花的钱,儿媳妇生孩子,就给了2万元钱,孩子的生活用品大都是他们买。但儿子儿媳妇都非常孝顺,逢年过节就会买很多东西,还常常给他们老两口买营养品。

  白天,儿子儿媳妇上班,郭阿姨和老伴看孙子,晚上做好饭,等儿子儿媳妇回来一起吃。饭后,郭阿姨会去跳广场舞。周六周日,是老两口的休息日,他们要去活动室休闲,也会和邻居们打扑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和老伴的开销基本上就是用在吃饭、水电费和生活必需品上,一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依靠子女的地方无非是精神层面。等老了,实在动不了了,去养老院是个最好的选择。”住在乘新二小区的61岁的郑秀兰阿姨说。

  在采访的多数老年人中,有一半以上老年人生活很独立,无需子女照顾,反而他们还在帮助子女。

  也有一小部分老人是“空巢老人”、“失独老人”,他们认为,今后生病住院,如果没有儿女的陪伴,不知会怎样,内心很脆弱。

   儿女们感激父母的理解

  对于父母的做法,80后、90后夫妻们非常感激。

  “都说一对夫妻养4位老人难,其实说实话,现在的老人基本不用儿女养活,儿女需要做的就是经常回家看看他们,多抽时间陪陪他们,生病住院了多照顾照顾。”今年32岁的时女士对记者说。

  “我生完孩子就上班了,孩子几乎就是父母帮着照顾。父母带孩子,每天要给孩子洗洗涮涮,的确为我们减轻不少负担。现在的老人都知道儿女生活压力大,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们,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独立。”在医院工作的肖女士说。

  对于现在的“421”家庭,大庆市心理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杨海波建议年轻人,收起负面心态,用自己的心给老人真正需要的温情和关怀。

  而作为老人,应该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找到自己的群体,如牌友、球友,从而找到归属感,这样有利于消除子女不在身边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空巢老人”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得到他人认同。(文/摄记者 邹影)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