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契机 大庆市大同双胜村依靠特色种植扶贫惠民

13.03.2017  13:04

  本网讯(赵敏黾) “去年村干部帮我算效益账,让我由玉米改种谷子,收成真的不错,每亩比玉米多收入700元。”贫困户崔志波激动地告诉记者。

  崔志波是大同区双榆树乡双胜村的贫困户,该村2013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目前全村有农民505户1707人,其中贫困户21户5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9%。近年来,该村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引导贫困户发展谷子、花生、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了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种植促进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转变观念,让农民脱贫有信心

  为了把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双胜村和精准扶贫帮扶单位结合实际进行充分研究,针对多数贫困户习惯于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不愿尝试种植新型经济作物,每年收入仅够年吃年用的现象,采取合作社带动、村干部引领、算账对比等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贫困户转变传统观念,由玉米的“一统天下”,变为玉米、特色作物种植的“平分秋色”。

  2016年,村集体和合作社带动全村贫困户共发展谷子种植241亩,户均增收500元。

  政策扶持,让农民脱贫有保障

  双胜村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优先为发展特色种植的贫困户提供种药肥补贴、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补贴种植业保险等,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发展种植特色作物的积极性。

  2016年,争取资金220万元,新打机电小井95眼,修建农村红砖路13.6公里。今年大同全区都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旱情,贫困户姜成柱受益于耕地附近新打的机电井,在旱情严重时期农田得到了有效灌溉,保证了土地稳产稳收;贫困户陈长荣由于没有灌溉条件,作物减产严重,但村里落实政策帮助他购买了农业保险,每亩地得到了108元的赔付,有效减少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避免了贫上加贫。

  入社发展,让农民脱贫有人带

  双胜村通过先进带后进、集体带个人的方式,保证特色产业扶贫取得成效。积极动员村里的种植能人、经济带头人,成立了玉米、谷子、中药材等专业种植合作社3个,并将贫困户全部吸纳到合作社中,实行“统一签订合同、统一供种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回收”的四个统一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有想法没办法”的困难。

  盛金谷物专业种植合作社吸纳了6名贫困户,通过开展种植培训,抓标准化种植,合作社成员种植的叉谷一号相比普通品种有明显的产量和质量优势,贫困户相比入社前每亩地能多收入300元,大幅提高了贫困户特色种植的亩产效益。

  强化培训,让农民脱贫有支撑

  双胜村注重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实际、个人意愿和市场需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将农业种养技能技术带给有意向的农民,加快脱贫致富。

  2016年乡村两级共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31次,培训贫困人口600多人次,其中谷子种植技术培训就达到了10次,全村21户贫困户在培训后开始种植谷子。贫困户陈长荣在专家指导下,种植10亩谷子,每亩增收500元以上。

  双胜村将继续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产业,进一步落实产业扶贫措施,持续激活贫困户产业脱贫动力,继续与包保单位、社会团体进行广泛联系对接,确保2017年顺利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