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多路径升级棚室产业

14.07.2014  13:12

        本网讯(赵敏黾)  大同区算得上是大庆的棚室老区,多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硬是从小打小闹折腾成全省最大的棚室果蔬生产基地。 
        老,是说他的资格。如今的大同棚室业可用“老当益壮”、“老而不僵”、“老树发新芽”来形容。这些年,在稳步发展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棚室模式由老式向连体、超大跨越,品种由茄子辣椒黄瓜柿子等老样式向瑞克斯旺等“新奇特”拓展,销售渠道由提篮小卖向龙头企业带动延伸……实现了“稳中求升”。 
        今日,说说棚室老区的新变化。 
        先说模式。说新,离不开旧。当年的棚室模式很单一,1亩地一栋棚,而且都是单层覆膜。“棚室模式的变化,主要在最近这两年,层出不穷。”大同棚室的事,都在区蔬菜办主任杜纯彬心里装着。 
        是怎样的发展脉络?杜纯彬给记者捋了捋,最开始都是1亩地,后来有人建了3亩地的,面积大,收益大,建棚者纷纷效仿,一时间冷棚数量大增。这之后,棚室模式没什么变化,直到2013年,八井子乡的连体冷棚横空出世,这个大家伙占地近40亩,被称为冷棚中的“航母”,里面可以跑机动车。 
        对于连体冷棚的好处,杜纯彬做了详细介绍:一是棚与棚之间没有间距,同样种植面积能节省三分之一的土地;二是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了用工开支;三是能形成局部温室小气候,比普通单体冷棚增温5摄氏度,果蔬上市期可提前两周左右;四是效益好,亩效益比单栋棚室高出2000元以上。 
        就在人们瞪眼观瞧这“大个头”时,又出现了占地100亩地的棚子,名叫超大连体冷棚。连体冷棚在“老大”的位置上没呆多久就“下台”了。 
        光听介绍不行,还得去现场看一看。记者跟区蔬菜办的孙喜来到大同镇航天果蔬基地。这里有个棚室模式“展览区”,摆满了各种“样品”,有土木结构的、有砖钢框架的,有单栋的、有连体的,有单层覆盖的、有多层覆盖的,此外还有在盐碱地上建的专门种植食用菌的。 
        孙喜介绍,目前这个基地有9种棚室模式,农民可随时参观选择,相中哪样整哪样。 
        再说品种。大同的棚室提子很有名,可当初只有红提和青提,如今不同了,早中晚期的品种都有,接近20个,夏黑、京秀等新品种既抓眼球又抓胃。以前,提子的产果期相对固定,现在基本没有断溜的时候,每年火热的采摘游最能说明问题。 
        “东西好,才能卖好价钱。”孙喜说,最近这两年,大同特别重视新品种的引进和原有品种的更新换代。例如蔬菜品种已由本地老品种更新为荷兰瑞克斯旺、航天等系列品种。 
        新品种从哪来?培育“基地”。孙喜告诉记者,在大同镇、高台子镇、八井子乡等地的棚室区都有试验区,栽种了许多新品种果蔬,培育后筛选出表现好的进行推广。 
        在高台子镇七撮房科技示范园区的香瓜新品种对比试验区,记者看到了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香瓜。“这得有十多种吧?”记者询问道。“一共28个品种。”负责人梁国盛介绍说。 
        据粗略统计,这两年,大同推出的棚室果蔬品种已有200多个。 
        最后说销售。多年前,大同几个棚室乡镇的主路旁,百八十米一个路边摊,摊上摆满了各种果蔬,摊主瞪眼望着过往的车辆,期盼着它们能减速停车。再就是走街串巷提篮小卖,销售方式很原始。 
        与从前相比,现在的销售方式可谓是多样化。李江农业的近20家直销店,已经开进了萨尔图、让胡路、大同区等地;大同多个乡镇已建了集贸市场,成了果蔬的集散地;100多位经济人走南闯北把大同果蔬卖到了多个省市……家良食品等深加工企业把提子醋、净菜摆上了各大超市专柜;红蕾合作社每年存储大量果蔬,蔬菜生产淡季上市,实现了反季节销售。 
        祝三乡的刘立先是果蔬销售经纪人的典型代表,不仅自己的千栋棚室果蔬销路不愁,还帮助周边不少农户闯市场。如今,刘立先一天电话不断,不是农民寻求帮助,就是经销商要货。 
        棚室模式年年变、果蔬品种年年换、销售渠道年年宽,棚室老区不断求新求变,展现出新面貌,走上了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