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妇联关于贫困妇女生存状况调研

29.10.2015  14:48

为全面了解我市贫困妇女生存状况,掌握她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努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9月,我们采取数据统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贫困妇女生存状况进行调研。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从贫困妇女的分布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贫困妇女38449人,其中城市妇女14604人,占总数的38%,农村妇女23845人,占总数的62%。

2、从贫困妇女的年龄来看:40周岁以下5670人,占总数的14.7%;40周岁-50周岁8862人,占总数的23.1%;50周岁-60周岁14754人,占总数的38.4%;60周岁以上9163人,占总数的23.8%。

3、从贫困妇女的文化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23071人,占总数的60%;初中13481人,占总数的35.1%;高中1428人,占总数的3.7%;大专及以上469人,占总数的1.2%。

4、从贫困妇女收入状况来看: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17667人,占总数的45.95%;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元-2000元的13960人,占总数的36.31%;家庭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上的6822人,占总数的17.74%。

5、从贫困妇女家庭结构来看:离异或丧偶的13411人,占总数的34.88%;夫妻共同生活的25038人,占总数的65.12%。

二、贫困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通过国家一系列强民富民惠民政策的实施和各项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贫困妇女脱贫步伐不断加快,部分贫困妇女树立了自强自立的信心,通过科技致富来改变自身的现状,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调查中同时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差距、地域差异或因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有相当部分贫困妇女的生存、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多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的问题还依然突出。

  1、生活保障问题--贫困妇女的基本需求。收入低、生活困难是贫困妇女的共同处境,其中半数以上妇女无独立经济来源,只能依靠低保、社保或其他社会救助维持生活,生活质量低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健康问题--贫困妇女的普遍关注。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导致贫困妇女普遍患有妇科及其他疾病,但受经济条件所限,大部分贫困妇女不注重个人保健,不做定期体检,有病不及时就诊,常常带病劳作,恶性循环。部分贫困妇女参保意识不强,怀有侥幸心理,没有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遇到重大疾病时束手无策,给个人身心及家庭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和影响。

3、子女教育问题--贫困妇女的突出困难。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减免了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但城镇学生的资料费、服装费、补课费,农村学生的食宿费、交通费等仍令一些贫困家庭无法承受。而高中、大学阶段高额的教育支出,更是为大部分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同时,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课后托管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她们。

4、创业就业问题--贫困妇女的脱贫希望。一方面,大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希望通过创业就业走出困境,但因为受信息、资金、技术、项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都对独立创业就业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在创业就业过程中,用工单位大都认为女性由于生理原因和社会分工不同,麻烦多、家庭负担重,不愿意录用,造成妇女就业困难重重。

5、养老问题--贫困妇女的后顾之忧。调查显示,老龄贫困妇女大都面临经济条件和生活自理困难的问题,且精神生活匮乏,即使与子女同住赡养无忧者,也大都因子女工作繁忙而精神空虚。不仅如此,人口老龄化、子女多为独生的现状,也让大部分非老龄贫困妇女对今后的养老问题表示忧虑。

三、贫困妇女致贫原因

1、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脱贫意识。一直以来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手脚,没有强烈地要求致富的主观愿望,即使有时有愿望又怕承担风险,放不开手脚,她们不愿也不敢走出家门从事保洁、家政等服务行业,同时又要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照顾家庭,只能在家务农或从事简单的劳动。更有少数贫困妇女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和等、靠、要的思想,自我摆脱贫困的意识差,守着低保过日子。

2、年老体弱病残,缺乏劳动能力。据调查,贫困妇女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原因,如年老、患病、残疾等,占贫困妇女总数的75%。这些家庭,一方面病人治病需要大量的花销,贫困妇女很难承受。特别是一旦患上大病或慢性病,整个家庭即被拖垮。另一方面因年老体弱、身患残疾失去劳动能力,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负担十分沉重,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劳动力的缺乏直接导致低收入家庭长期难以脱贫。

3、生产技能较差,缺乏生产资金。部分贫困妇女有一定的劳动力,但文化素质较低,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能力又比较差,所掌握的劳动技能粗放单一,仅以从事最基本的农业耕作、相对简单的零工为主,收入低下;而长期的贫困,自身积累少,没有结余资金用于再生产或更大规模生产,生产资金缺乏,制约着她们脱贫致富。

4、子女上学负担重,导致家庭贫困。因子女就学致贫的比例占总数的12.8%。在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虽然从2008年起,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不需交纳学杂费,但子女就读高中、中专、大学的费用和不菲的生活费用,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许多家庭由于本身家庭底子薄,平时积蓄少或根本无积蓄,为了子女上学,将来有所发展,只能举债、借贷给子女筹措上学的费用,因此使整个家庭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5、其他因素致贫。家中因缺少耕地,或遇到天灾人祸、

突发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贫困。

  四、改善贫困妇女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建立贫困妇女救助机制

          1、政府救助。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妇女群体救助力度,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结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在助困、助医、助业、助学、助房和司法援助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咨询服务和救助政策。坚持低保制度“应保尽保”的原则不动摇,实施入学帮扶,对贫困妇女家庭的子女实施学习生活补贴政策,不仅要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在高中、大学的升学上也要给予补助和支持。实施就医帮扶,对贫困、孤寡、伤残等妇女在患重大疾病时给予医疗补助,解决贫困妇女后顾之忧。

2、社会救助。和谐社会建设为贫困妇女儿童的救助工作带来了机遇,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公益团体、慈善机构等,采取民间、社会救助等方式,通过建立基金、项目扶持、直接捐助、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为她们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早日脱贫。还要积极关爱贫困妇女健康,运用社会保险,引导妇女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让妇女能够低额入险,高额获保,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妇女的关爱。

3、自我救助。加强对妇女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要对贫困妇女进行“四有、四自”教育,引导贫困妇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妇女充分认识到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使她们焕发自身活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走出家门,敢为人先。

(二)多方搭建平台,拓宽贫困妇女致富新途径

1、提供优惠政策。优先提供给要求创业和再就业的贫困妇女小额财政贴息担保贷款,简化申贷手续,切实有效地为创业与再就业提供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对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贫困妇女,工商、税务、城建等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她们实现再就业。

2、拓宽就业门路。根据贫困妇女的实际情况,为贫困女性提供就业信息和各种有效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动员组织各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社区服务业为援助对象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政府投资开发和购买的公益性岗位、社区中的服务性等岗位要优先吸纳贫困妇女就业。

3、加强就业培训。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以“学技术促致富、学技能促就业”的培训模式,对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女性开设的保洁、家政服务等培训;对年龄较轻,文化基础较强,但又无技能的女性开设餐饮服务、电脑操作等培训。要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从过去单纯“输血”的生活救济式扶贫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开发式扶贫的转变。通过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妇女都能实现就业转移。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贫困妇女生存质量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积极防范城乡妇女因各种不可测因素而致贫。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随着物价指数的提高,逐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范围,使一部分无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列入低保救助,同时增加对低收入户家庭在水电、卫生设施、居住条件等帮扶投入,改善和提高低收入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报销比例,增强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体系的有效作用,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2、探索市场化的养老机制。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多渠道广泛筹集资金,创办公益性老年公寓、敬老院,为失去劳动能力、孤寡、老弱贫困妇女创造温馨生活环境。同时,实行农村“五保”统筹和低保补助相结合,使农

村老年贫困妇女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实施贫困妇女安康工程。针对贫困妇女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应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免费体检和医疗援助,通过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尽量减少贫困妇女的医疗负担。建立贫困妇女“两癌”检治长效机制,进一步

扩大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覆盖面,逐步由农村向城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