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年轻人流行“拼卡”消费

09.08.2015  18:17

  几个人合伙购买一张卡,然后同时享受折扣待遇,这种“拼卡”模式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很多消费卡在办理时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所以“拼卡族”在“拼卡”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出门可以“拼车”,吃饭可以“拼座”。近段时间,大庆的年轻人开始流行“拼卡”消费。

    “拼卡”消费受欢迎

  现如今,商家为了推广自己,也是“各出奇招”。有的商家,发出了各种高折扣的储值卡。但这样的储值卡,一方面是有时间限制的,个人很难消费完。另一方面,它的储值额度太大,个人承担不来。于是,部分消费者找到了一种新颖的消费方式——“拼卡”。

  新村的张女士说:“你别看我包里卡不少,其实全是跟人家拼的。”张女士的包里,装满了咖啡厅、服装店、美发店、饭店、酒店等各种贵宾卡。张女士说,这些卡全是和闺蜜一起办的。大家把各自有的优惠卡,都集中在一起轮流使用。这样不仅每个人都能享受优惠,而且还可以帮卡积分。

  格林小镇的朱女士,也是“拼卡一族”。以前,朱女士都是独立办卡。可时间一长,有些卡就过期无效了。还有一些卡是因为长时间不用,找不到了。于是,朱女士开始跟人“拼卡”。她平常喜欢做美甲,有一家固定的去处。没办卡前,一次美甲最低消费也得300多块。按照一个月两次计算,朱女士就要花掉600块钱。时间长了,朱女士有点吃不消了。于是,她就琢磨着要办张会员卡。可经过仔细打听后,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张会员卡,需要充值2000块钱才能享受超低折扣,而且只允许使用3个月。如果仅朱女士一个人使用,肯定花不完。再说了,万一卡弄丢了,钱可就白扔了。

  于是,朱女士就撺掇三位朋友,一起合办这张卡。这样一来,三个月之内就可以把卡消费完,自己也不必承担高额费用。其实,还有一些“拼卡族”,除了和好友一起拼卡消费以外,他们的“资源”也共享。这部分“拼卡族”会将自己的会员卡号“晒”在网上,有需求的人可以通过“报卡号”,在消费场所使用该卡。

   商家不排斥“拼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拼卡族”为了追求较高的折扣或返现,大都会选择高额充值。而不少商家为提前回笼资金,不仅不会排斥这种行为,而且也有主动提出“拼卡”的。让区的一家美容院,刚刚开业。为了招揽顾客,店里办卡的折扣非常大。充值1000元,可以享受折扣待遇。充值3000元,就可以享受至尊VIP待遇了。据店老板介绍,店里的回头客大多是“拼卡族”。

  两三个闺蜜共同办一张卡,大家一起使用。为了留住顾客,店老板也会主动提出可以拼卡消费。新村的一家女包店主告诉记者,很多人来买包,都没有直接带卡过来,而是报上了卡号,所以打了折扣。其实,店主也知道,大部分所谓没带卡的人自己都没卡,而是借用别人的。但因为可以增加营业额,店主也是不反对的。

  店主说:“其实这样一来,就是‘三赢’。”“买东西的顾客得到优惠,持卡人得到积分,店里也可以增加业绩。”

    “拼卡”也需要谨慎

  “拼卡”的购物方式,让“拼卡达人”乐此不疲。虽然很多卡上都写着“仅限本人使用”,可对于消费者的“拼卡”行为,许多商家也不反对。但实际上“拼卡”也是有风险的,“拼卡族”也需谨慎。在办理消费卡时,需要提供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这样一来,看似简单的会员号码,其实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个人信息。若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通过卡号查询到卡主的相关信息,就会给卡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拼卡族”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拼卡。对陌生的“拼友”要确认对方的身份,以免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纠纷,给自己增添困扰。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