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成智慧学”思想培养杰出创新人才(上)

27.04.2015  13:14

      哈工大报讯(吴忍畊/文)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根本体现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了中国腾飞、民富国强,党和政府大力倡导走科技兴国、文化强国之路,呼唤出现大师级人才。然而,目前中国的形势并不乐观,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创新人才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该问题已充分暴露出来。中国重点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致力于培养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将其作为青年学生学习的楷模。钱学森热爱祖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研究;钱学森取得的成绩增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国民振兴国家的自信。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人民心中一颗永远明亮的星!
      钱学森在退休的岁月里,指导钱学敏等进行了广泛领域的思考和探索。《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一书就是20年来钱学敏学习研究钱学森科学思想的理论结晶。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整体观,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系统科学最新成果,提出了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这一新学说是他半个世纪以来亲身经验的总结,是他全部智慧的升华,是在新的世纪里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信息、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大成智慧学”思想不仅能够指导教学和科研,对军事、工程、经济等国民经济、国防各行各业都具有指导意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钱学森在晚年留下了“钱学森之问”。笔者认为,“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就隐含在他20年思考结果的字里行间,需要后人去解读、诠释和理解,并付诸实践。
      不久前,我阅读钱学敏教授的新作《钱学森对“大成智慧学”的探索》。该文从10个方面精辟阐述了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内涵。结合自己教书育人一生实践,作为阅读笔记和学习心得,笔者总结归纳新时代培养创新杰出人才应当按照以下5个方面去努力。
      一、做一个对人类、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钱学森说:“对于一个有为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
      钱学森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已的话,为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榜样。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后,在近半个世纪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别为“两弹一星”立下不朽功勋。钱学森预言,21世纪将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呈现为生死存亡的斗争,“人才战”、“智力战”将是世界各国争夺的制高点。21世纪迫切需求具有巨大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也就是需要能够高瞻远瞩、具有大智大德、全面发展的帅才,这是时代对“大成智慧学”的呼唤。
      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在钱学森晩年与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中。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中国要大发展,就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钱学森期盼的人才,是要担当起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获取胜利的重任,为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永远有尊严地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样的人才我认为必须要像钱学森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祖国、爱人民是做人的原则,是一个人的灵魂。欲要做好学问,须先学好做人。教育务必置育人于首位。
      二、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居于科学技术以及知识体系之首,才是触类旁通的钥匙。创造力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用这个观点看科学技术以及知识体系就是‘大成智慧学’。”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它所坚持的世界观、发展观、方法论,对各门科学技术的建构、研究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各门科学技术的工作者无论是做基础科学研究的,还是搞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如能自觉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都将会有大裨益。
      早在1978年钱学森就强调:“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他创造性地引入了“桥梁”的概念。在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3个层次之上,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各学科的哲学概括,如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的历史唯物论、人体科学的人天观、军事科学的军事哲学、行为科学的人学等,这些“桥梁”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基石,有了这些“桥梁”就能把科学和哲学联结成整体。
      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里,需要新的世界观、新的方法论、新的思维方式和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钱学森认为其特点:“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钱学森晚年殚思竭虑所探索的“大成智慧学”,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深化,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钱学森是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培养创新杰出人才,引导他们像钱学森那样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工作,并以新的研究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与哲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真正的大科学家亦都是大哲学家。
      三、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
      钱学森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画了一张“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这是“大成智慧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是钱学森对人类知识体系作了创造性的分类,是他经过长期思索后归纳总结的结果。
      钱学森曾说:“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整个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同一的。依据事物矛盾特殊性,对自然、社会、人和人化自然等各类事物进行研究获得知识。钱学森把人类迄今所积累的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以及文艺理论等11大门类。各门科学技术知识相互渗透、相互借鉴,有着相互统一的客观基础。这是发展变化中的知识体系,在各门科学技术相互交叉、重叠的领域,展现着更广阔的空间,有待探索和开拓创新,使之成为新知识的增长点。科学与技术之间区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技术3个层次。这3个层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谁也离不开谁。强调重视发展技术科学,便于我们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培养大成智慧的人才时,也与科学技术3个层次密切相关,同时还要重视理工结合,专业划分不要太窄。
      钱学森曾说:“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大家都敞开思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也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所有知识都在于此。”我们掌握学科知识“跨度越大,创新成果越大”。实践证明,跨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跨学科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都可获得研究奇效。钱学森说:“要培养一批工程师加科学家加思想家的人才”,“帅才在领导实现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从基础应用研究一直到工程实现,他都应考虑到。”要想在“科教兴国”中出智慧、出成果、出人才,就不仅要将多学科知识综合集成,还要注意将科学技术3个层次的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钱学森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图的外边画了两个圈,里面一圈写的是:“实践经验知识库和哲学思维”;外面一圈写的是:“不成文的实践感受”。这里包含着前科学知识库里的一切东西,也作为“大成智慧学”发展的重要源泉。这标志着钱学森的知识体系是活的、开放的、发展的。这里“前科学知识”指的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认知、初步的哲学思考以及点滴的实践经验、不成文的实际感受、灵感、潜意识、能工巧匠的手艺,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甚至梦等等,需要我们主动搜集、研究,逐渐将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提炼成为理性认识,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比如人体的特异功能,笔者亲眼所见,通过手的按摩,发射出的信息在受体中发生治疗效应,让脑瘫病人自己站立起来,手臂恢复运动。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将这些模模糊糊的知识性感受,不断进行反复比较、鉴别、分析,综合成为能够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性的知识,而不是用“伪科学”大棒轻率粗暴地置它于死地,堵塞通向科学新领域的通道。 (待续)

 

编辑:张东杰 来源: 哈工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