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直补政策预示农业政策调整

21.10.2015  12:03

  事件:国家发改委近期宣布,根据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大豆。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具体补贴发放办法由试点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点评:

  临时收储政策未能抑制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下滑。2008年10月,因为进口大豆占据了定价话语权,为保护豆农利益,缩短自主大豆产业受国际大豆价格冲击的时间周期和幅度,中国出台了临时大豆收储价格政策。但是,该政策却未能有效稳定主产区的大豆种植面积。主产区的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6735万亩缩减到了2013年的3105万亩。

  酝酿已久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去年底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要完善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推动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向"价补分离"转变,组织开展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而市场早在2013年7月就开始炒作的"大豆收储政策转直补农民"。目标价格补贴是政府部门根据种植成本等要素制定农产品目标价格,如果当年农产品收获时,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相关部门将按照差额补贴给农民。

  直补政策有利于稳定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直接针对豆农,把种植大豆收益不足的部分补偿给豆农,而且补偿款直接发给豆农,避免了中间商的压等、压价,对稳定播种面积有利,只要补偿措施得当,效果会逐渐显现。

  大豆种植收益低影响种植面积扩大。虽然每吨4800元的目标价格较去年临储收购单价高出200元,但是大豆单产仍然较低,种植收益不及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还将进一步下滑。近几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萎缩幅度明显,从2010年的6735万亩缩减到2011年的5193万亩,2012年降到3899万亩,2013年3105万亩,4年降幅超过一半。由于补贴政策的存在和临储大豆抛售预期,预计国产大豆供给量将增加。

  国内大豆定价权缺失之痛。1996年以前,大豆作为我国关税配额制度管理商品,享受配额保护,普通关税税率为180%,优惠税率为40%,配额内税率是3%。国产大豆因为有关税配额制度保护,主导着国内市场。但1996年之后,我国逐步取消大豆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同年,我国首次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粮商巨头纷纷入股中国大豆压榨企业。跨国公司买入南美廉价大豆、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转卖给中国企业,赚取高额利润。加之低关税刺激,沿海大豆加工产能快速扩张。当前,外资控制了中国60%以上的实际压榨能力,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随着外资对压榨环节的控制,以及对进口大豆依赖度的提升,我国大豆产业链中,各环节均告"失守"。原料方面,我国对外依存度达到80%以上;产能方面,加工产能达1.35亿吨,其中外资参股控股64%;销售方面,九成以上大豆油来自进口转基因大豆;信息方面,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掌握着"制高点";定价权方面,市场价格受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影响非常大,贸易环节主要由国际粮商掌控。我国的生产原料和豆油定价权均受制于人,油脂企业极为被动。由于大豆产业链长,涉及农业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由于对进口的依赖,使得我国大豆及相关产业发展缓慢。

  夺回大豆产业话语权有望成为未来政策重心。近年国家一直在努力尝试夺回话语权。自2008年10月国家在东北主产区实施临时储备大豆收购政策以来,临储政策在找回定价权、话语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超过80%的背景下,缺少跟进政策措施,最终使临储政策的落实受到一定影响。进口大豆的冲击使得国内市场出现两个价格:一个是临储收购的高价,一个是进口大豆的低价。今年4月份,黑龙江地区临储收购价格是每吨4600元,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是每吨3900元。这两个价格使得临储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这也是直补政策出出台的原因之一。

  国内外大豆价格定位不合理。目前国内市场对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和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定价并不合理,存在严重背离,正如混淆有机食品和化工食品一样扭曲。事实上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大豆需求空间很大,我们判断这也是未来国内市场的潮流。我国大豆期货中的豆一和豆二就分别代表了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品种,长期以来价格并未体现两者的本质区别。

  投资评级和投资建议:鉴于当前政策环境及舆论压力,我们判断政府未来将对大豆产业长期存在的隐患进行纠偏,夺回大豆产业话语权有望提上议事日程。一旦大豆政策有所转变,农业政策调整也将随之逐渐展开,我们看好政策层面变化为农业板块带来的投资机会,维持"看好"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