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访谈]国家旅游局:2.5天休假将旅游半径拓展到500公里

15.08.2015  10:30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蔡梦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部署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工作。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与《新华访谈》联合专访时表示,旅游局是创造环境、引导消费的。鼓励2.5天休假,能将旅游产品最长的半径由300公里拓展到500公里,通过旅游的途径把城市的财富和城市居民的消费转移或者流向更远的山区或者农村,让那个地方的农民或者贫困人口受益。

   [新华访谈]:网友想请彭司长说说,短期的休假或者小长假、黄金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旅游部门都提供了哪些产品呢?刚才通过两位的解读我们知道在文件当中有一种感觉就是研发了很多旅游产品,是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百姓的切身需求相关的旅游产品,那这么多的旅游产品旅游部门做好准备了吗?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 旅游发展主要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需求拉动,另一方面是供给推动。从供给方面来说,旅游部门、旅游企业要主动适应旅游消费需求,提供更多适合老百姓需要的产品,这对旅游部门来说是旅游引导企业往哪边提供产品,各级旅游部门不是开发产品的主体单位,旅游局干什么呢?旅游局是创造环境、引导消费的。刚才石主任也说了,这段时间文件出台后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优化休假安排,其中根本性的是如何推动带薪休假,包括错峰休假,避免集中出行带来的拥堵。鼓励弹性休假时间是怎么考虑的呢?实际上这件事情是很多人都急需的。实际上2.5天的休假是一个悖论,目前中国没有2.5天的休假制度或者是作息制度。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倡导和鼓励的政策,不是全国整体性的,鼓励各个单位或者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比如夏天白天时间长,可以自然地往后面延伸一点工作时间,甚至我可以多加一点班,但并不是说要规定加班,而是通过加班或者延伸一点工作时间,把星期五下午的工作量提前到周一到周五,或者其中任何一天,这样可以礼拜五提前休息半天,可以提前出去休假或者在家休息,这样的安排都是可以的。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你有条件、有意愿就可以这样做。实行这么一个鼓励措施就是给大家充分的自主安排自己的周末和休闲时间,这是很重要的民生导向。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石培华:这是鼓励性措施不是一个制度安排。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对,是民生导向,所以这个措施出来以后我们有很多旅行社,甚至网络旅游企业就围绕着让两天半职工周末休闲度假提供了2.5天的旅游产品,原来周末要出去是两天一晚的旅游产品,这个旅游产品最长的半径只有300公里,只能走300公里你就得回来,不回来就走得太远了,这个制度安排可以形成三天两晚,可以到外面住两晚,这个措施可以使游客和居民延长旅游的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的活动半径,这就可以辐射城市周边更多的农村和山区,通过旅游的途径把城市的财富和城市居民的消费转移或者流向更远的山区或者农村,让那个地方的农民或者贫困人口受益。这既考虑到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更有益于带动更多的农民和农村地区受益。我已经看到很多旅游企业,特别是网络旅游企业现在都已经推出来了,像3天2晚的旅游产品,围绕着让城市市民走得更远、更从容、顺畅一些。

   刚才石主任讲的乡村旅游也是这样的,乡村旅游是我们国家在实施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大家公认扶贫效果好,增收致富快,社会成本最低,因为乡村旅游扶贫是通过市场化来转移财富的,不用通过行政手段,你愿意从城市走到农村,政府没有让你出来,政府也不需要给你买单,全是游客自愿的,没有太多的社会成本。这样的话,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参与旅游接待,或者把自己家的房子、土地出租来做乡村旅游,或者与乡村旅游合作社合作取得收益。我想强调的是通过乡村旅游把旅游原来吃喝玩乐的产业变成惠民生的项目,原来旅游是高消费,实际上是非常惠民亲民的消费行为。

   每年要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这项工作是文件提出的极为重要和艰巨的任务。目前没有哪一个行业、哪一个产业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这就充分说明旅游广泛的参与度、渗透性。文件明确提出来的乡村旅游扶贫目标将是我们旅游部门和全国旅游行业要努力下大力气实现的一个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