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我到哪里去养老

18.01.2016  12:21

  失能老人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日,济南热心市民钟倩向媒体建议,希望民办养老机构也能接纳失能老人。

  终于做通老人工作养老院却不愿接收

  今年78岁的李老先生,因为脑血栓导致的半侧肢体瘫痪已经8年,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瘫痪的前6年,比他小3岁的老伴还能照顾他;最近两年,老伴因为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视力急剧下降,几乎视物不清,两位老人都需要人照顾。

  两位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儿子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工作,再照顾两位老人,分身乏术。儿子想把他们送进社会上办的一家养老院,老人一开始不愿去,等做通老人的工作找养老院了,养老院的老板又不愿接收了。

  这家养老院的老板告诉笔者,她那里只接收健康老人,每人每月收费2500元,工人基本上就是做做饭,洗洗衣服、晒晒被褥。“这些活也不少,因为我不敢多雇人,雇多了,连工资都开不出去,微利经营。”老板告诉笔者,如果接收这两位不能自理的老人,她势必要多雇一个人,“一个人工资2500元,这样他们需要每月支付7500元,就是这样我也不愿收。比收健康老人费心多了!”最终李老先生的儿子,从农村找了一个人,每月支付3000元,看护父母。

  李老先生一家的情况,是我国目前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一个缩影。

  呼吁社会重点关注

  “老年人都说养老难,失能老人养老更难。”长期关注失能老人的钟倩告诉笔者,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出现爆棚,床位难求、资源吃紧、资金不足、设施滞后;作为特殊群体,失能老人需求更为旺盛,而养老项目单一、专业性弱、发展缓慢,市场需求矛盾凸显。

  “再一个,健康老年人还能买保险,失能老人根本没有机会买。”钟倩说,目前,我国的残疾人保险制度存在空白。同时,不管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托老,当下都存在发展滞后的困境,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社区托老,多数是以接收健康老年人为标准建设,针对性不足,服务层次低,组织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

  实际上由于公办养老机构稀缺,社会上办的民营养老机构对失能老人也有“歧视”:遭遇“入住难”,有些机构追求效益,甚至拒收失能老人。这更让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雪上加霜。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社会长期重点关注。(单冬)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