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女子坟地救人 手握锯条给男子“截肢”

04.11.2014  12:57

  16年来,于喜辉一次次把居无定所的拾荒老人带回家;16年来,有近百位老人认下了于喜辉这个闺女。在于喜辉的精心照料下,年岁最大的老人活到105岁。

  患癌的于喜辉(右)为托老所的老人洗脚。

   父母离世

   垃圾箱里刨食

  1978年冬天,14岁的于喜辉成了孤儿。从那时开始,她一个人扛柴火烧炕,一个人生火做饭。天黑后,只能一个人蜷缩在炕头,回想着爹妈怀抱的温暖。

  14岁的女孩独自过活,经常断粮,每当这时,于喜辉就来到火车站,她能在垃圾箱中找到一顿“饭”。有时,邻居看她实在可怜,会从自己家并不宽裕的口粮中为她留出一份,但更多的时候,于喜辉还是要靠自己。

  为了生计,只字不识的于喜辉只能到砖厂帮人搬砖、推车,一个月能赚到30块钱,可是除去买吃喝,分文不剩。吃一个5分钱的馒头,是那些年她心里最大的愿望。

   真情付出

   辞工回家带回“爹”

  时间在反复的搬砖、推车中过去四五年,结婚后的于喜辉离开砖厂,去哈尔滨照顾一位80多岁的老人。

  “那时候邻居帮我联系了这个工作,一个月能给我400块钱,我就跟丈夫商量去试试。”于喜辉说,她来到哈尔滨后,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几年过去了,于喜辉的孩子也长大了,需要她照顾,她不得不辞工回家。

  在于喜辉之前,老人已经换过近10位保姆了,都不合老人的脾气,只有于喜辉和老人相处的像父女俩一样。老人的儿女不放心将父亲交给别人照顾,就和于喜辉商量,让她把老人带回安达。她高兴地同意了,搀着老人坐上了回安达的火车。

   心怀感恩

   流浪老人成了她“爹妈”

  1990年夏天,于喜辉和丈夫商量后,开办了“喜辉托老所”。由于照顾老人精心仔细,托老所里的老人渐渐多了起来,夫妻俩有了收入,老人最多时达到了50多位。

  1998年的冬天,于喜辉见到一位老人躺在街上,虽穿着棉衣,可身上落满了雪,双手插在胸前瑟瑟发抖。老人的惨状让于喜辉想到了20年前自己孤苦伶仃的生活,当即把老人背回家,并认了老人当干爹。

  到家后,老人连吃了三大碗面条。洗澡、换衣服、剪头发,于喜辉和丈夫忙前忙后,把老人“收拾”利索,之后,老人在她家生活了13年。

  打这开始,路边拾荒老人、残疾人,只要被于喜辉和丈夫看到,准保会接回家里。用于喜辉的话说,自己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不忍心看这些老人受苦。

   坟地救人

   她手握锯条给男子“截肢”

  在这些被救助的人中,老王的命是于喜辉“抢”回来的。

  2010年冬天,老王被朋友骗走了几万元钱,醉酒发泄后昏睡在坟地里。于喜辉听说后,将已经快失去知觉的老王带回了家。

  老王一直昏迷不醒,手部发黑,经过医生检查,他的手部严重冻伤,要立即进行截肢手术,否则伤口感染,可能诱发白血病。当时,6万元的手术费,于喜辉实在拿不出来。

  等老王有了意识后,于喜辉跟他商量,在家“截肢”。老王同意后,于喜辉买来锯条和酒精,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10根手指逐个截掉,保住了老王的命。

  “截肢”期间,老王的伤口总是流脓,于喜辉的丈夫昼夜守护,2个小时挤一回,以防感染。

  伤情平稳后,老王留在了托老所,平时帮夫妻俩打扫一下卫生。“我的命是他们给的,这辈子报答不了,下辈子接着报答。”老王说。

  就在于喜辉觉得自己可以一直为这些老人养老送终的时候,厄运时隔多年再次降临在了她的头上。

   身患重病

   24小时氧气瓶不离身

  2007年,于喜辉被查出患上了甲亢,虽然用药维持,可病情越来越严重。

  很快,于喜辉的病发展成淋巴癌,24小时离不开氧气瓶。那段时间,她几乎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靠丈夫一个人维持着托老所。

  记者在采访中,与于喜辉聊了两个小时,见她脑门一直在冒汗,右眼已经布满了血丝,只能劝她先去休息。

  于喜辉的丈夫辛士臣告诉记者,妻子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几天有位老人身体状况不好,她昼夜守在旁边,已经几天没睡个安稳觉了。

   老人抹泪

   没有遇见她我们哪有家

  目前在喜辉托老所里,有15位从外面捡回来的流浪人员。平时,于喜辉夫妻俩忙不过来的时候,丈夫的妹妹也会来帮忙做些菜,邻居们有不穿的旧衣服也会送过来,每年夏天,大庆北岛冰棍厂也会给老人们送来冰棍。2日,在喜辉托老所门前,来了二十多辆轿车,每辆车的后备箱里都装着被褥、米、面以及生活必需品,搬进屋后,一间20平左右的房间被堆满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爱心人士大部分都是从大庆过来的。大家把喜辉托老所的故事上传到微信朋友圈,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喜辉两口子和老人们的故事。

  “我闺女对我好,比亲闺女都强。”因白内障失明的李奶奶说。

  听说闺女的病严重了,身体刚刚好一点的李奶奶不听劝阻,连着三天起早出门捡废品,每天换回来的两块钱都让于喜辉攒起来,“闺女治病用钱的地方多,我得尽自己一点力,只有她病好了,我们才有家,这个家才温暖。”李奶奶抹着泪说。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