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

14.01.2016  09:3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易感,多发于夏季6~10月份,在应激、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长途运输、预防接种等情况下,均可使隐性感染的猪突然发病甚至大群发作,出现高热和高死亡,而且传播迅速。

  传染途径

  主要由吸血昆虫、猪虱、蚧螨、蚁和污染的针头水平传播;也可经公母猪交配,经子宫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

  临床症状

  1.急性型。此类型病例较少见,多表现为突然发病死亡,死后口鼻流血,全身红紫,病程为数十分钟到3天。

  2.亚急性型。发病初期,患猪精神浓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40℃~42℃,高热稽留;后食欲废绝,饮欲明显下降;患猪颤抖,转圈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尿少色黄,病初患猪排羊蛋样粪球,外附着黏液或黏膜;后期拉稀或有时与便秘交替出现。有的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并且毛孔出现淡黄色汗迹,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有的病猪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转向慢性。

  3.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食欲不佳,主要表现为贫血和黄疸,全身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燥裂,层层脱落,但不痒,黄疸程度不一,皮肤和眼结膜呈淡黄色,有的呈深黄色,大便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至鲜红色血液。主要表现为贫血,在没有化验室的情况下,从病猪耳静脉所采的血液淡,手感光滑,没有黏性,凝固不良,则可作为进一步确诊的重要依据。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免疫,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只有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与对症治疗的方法:

  (1)在本病的高发季节,应扑灭蜱、虱子、蚤、螫蝇等吸血昆虫,断绝其与动物接触。

  (2)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预防量的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对本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每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48克或每升水中添加50毫克,连续7天,可预防大猪群发生本病;

  (3)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早期及时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四环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黄色素、血虫净(贝尼尔)等可用于治疗本病,一般认为四环素效果较好。

  (4)发病小猪用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同时注射1次铁制剂。

  (5)贝尼尔(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7毫克,深部肌肉注射,间隔48小时再注射1次。病重猪对贝尼尔无效,发病初期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