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女事业发展五年回顾:凝聚巾帼之力共筑龙江梦

19.11.2014  10:34

  龙江大地姹紫嫣红正有时,巾帼豪杰英姿飒爽竞风流。

  五载岁月弹指一挥间,过去的五年,是龙江妇女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妇女地位稳步提高的五年;是龙江妇女事业迎着春风蓬勃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的五年;更是龙江妇女不让须眉、大展身手共筑梦想的五年。省十次妇代会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履职尽责,发挥优势,团结动员1800万龙江妇女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

   妇女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五年来,龙江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妇女事业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各级党委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把妇女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安排,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颁布实施2011~2015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立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机制,出台实施惠及妇女儿童的政策和项目,保障妇女儿童共享发展成果。各级人大、政协通过专门立法、执法检查、专题视察,促进妇女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协调机构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合力推进妇女儿童发展。妇女参与经济建设领域不断拓展,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各级党委、政府为妇女发展提供财力支持,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落实“按妇女人口人均1元钱标准增拨妇女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政策,全省各级财政拨付妇女工作专项经费近亿元,为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巾帼风采遍布龙江建设大潮

  五年来,广大龙江妇女勇立潮头,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

  全省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领域不断拓展,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全省广大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占农业劳动力60%以上的农村妇女,活跃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五年来,全省还涌现出三八红旗手5800名、三八红旗集体3050个,巾帼建功标兵9340名、巾帼文明岗3890个,于雪梅、刘彩华、杨玉玲、杨慧等成为我省妇女的杰出代表。省级党代会、人代会女代表和省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5个、3.5个和3.2个百分点,换届后,市、县两级党委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乡镇政府班子女干部配备率提高了 17.4个百分点、女性进村“两委”比例实现100%。2.1万名村(居)委会女委员、6720个基层妇女议事会,成为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力量。遍布城乡的21.5万个“五好文明家庭”传承美德、弘扬新风,20万名巾帼志愿者以模范行为播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363万名妇女参与绿化龙江大地,共建青山碧水、美丽家园。

   妇联牵头撑起龙江“半边天”

  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满足广大妇女需求,撑起龙江“半边天”。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开展科技兴家、畜牧兴家、合作兴家、巧手兴家、绿色兴家、劳务兴家“六兴家”活动。

  通过实施“农村妇女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五大粮食作物科技高产攻关模式示范工程”等,组织120万农村妇女学习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建立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847个。组建巾帼专业合作组织2760个,建立2200余名女经纪人队伍,凝聚一大批妇女致富带头人合作发展。编制实施妇女手工编织制作和妇联家政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牵头制定家政服务地方标准,打造“龙江巧女”、“龙妹家政”特色品牌,引带35万名妇女巧手编织致富梦、4万名家政服务员实现就业增收。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组织专场招聘会1300余场,服务50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制定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五年规划,推动在党校、干校、高等院校开设性别平等课程,在全国首开性别平等教育进中小学校先河。在全国率先开展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全省95%以上的村将依法维护妇女权益写进村规民约,创造和积累了在基层群众自治中推进男女平等的实践经验。县级以上全部开通12338维权热线并建立信访窗口,妇女维权服务站延伸到乡村(街道、社区)。我省各级妇联组织全面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61.8亿元贴息贷款扶持13.8万名城乡妇女创业增收。为近200万名妇女提供“两癌”免费检查,发放贫困患病妇女救治补贴494万元。募集资金、物资3.5亿元,惠及贫困妇女23.7万人。深入实施“春蕾计划”,1.1亿元资金救助11.5万名贫困女童。3500个互助组、近万个帮扶对子、2000余个关爱服务阵地,帮助留守流动妇女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创建 “五好基层妇女组织”,推动83%的村妇代会实现换届直选,建立村级妇联954个,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作者: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