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国政协委员为高校“双创”把脉——设基地增学分让校园走出更多“小老板”

11.03.2017  19:31

  当下,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不仅激发了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生机和活力,也让众多的‘创客’拥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平台去展示自我、创新实践、点燃梦想。”如何让高校为“双创”锦上添花,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高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在校内设立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增加实践学分等方式,为在校创业学生提供积极支持。

  会外连线

  齐齐哈尔大学大二“准创业者”

  “一直有创业的打算,半年来在省内各高校的创业课中赶场,可是听了很多课,对自己该做什么还是不太清楚。”

  委员声音

  “目前高校中开展的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创业理念的灌输、管理方法的学习、融资的寻求等,对引导学生创业帮助有限。”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从引导意愿开始,要告知大学生们,创业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风险,要告知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估自己是否应当选择创业。“其次,要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情况。目前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技术和资金并不是他们的瓶颈,他们的弱项在于不知道国家现在提倡什么、政策支持什么,这正是学校创业教育中最应当涉及的,也包括相关法律,大部分创业大学生很少考虑到法律风险,从而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创业教育中还必须涉及基本的法律教育,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大学生积极创业、合法创业。”

  会外连线

  哈尔滨某高校创业指导老师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或者创业园,但很多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该如何设立创业实践基地,达到最佳效果?”

  委员声音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贾德昌建议,科学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首先学校应当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学校应以投资人的身份首先进行启动,这样才能为后期的运行提供基础。其次,基地应当像企业一样,由学生作为直接的负责人,运用真正创业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运营。“人员的设立、各种管理机制的制定必须完善,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进行管理,学校作为第三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监督,只要管理是在法律和学校规章的范围之内,学校不应干预管理。”创业基地自负盈亏,将管理绩效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让学生既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创业、管理之中,又能够认真负责的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第三,学校应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以及适当的宣传,以此引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同时,学校应当给予在校创业者适当的空间,“可以设置创业学分,采取增加实践学分等方式来弥补学生在其他学业学分上的损失。”

  会外连线

  东北农大某农业技术创新大赛获奖者

  “我参加过多次创业比赛,也获过奖,可是参加的越多越发现现阶段的创业比赛,大部分都是盈利模式的堆叠,很多都是为了纯粹的经济利益进行盈利模式分析等,而这样的创业往往没有新意。大学生创业者该如何看待创业大赛?”

  委员声音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卢禹舜提出,大学生创业者与其他创业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大学生拥有较多的知识和技能,那么更应该作为创新的引领者。“很多创业项目虽然能挣钱,但是并没有新意,陈旧的理念又如何引领创新的进步方向呢?创新,讲究一个‘新’字,在新的基础上又能盈利,才是真正的创新创业。一味的为了创业而创业,就与国家的政策相背离了。”为此,他建议创业大赛应以新颖性为一项重要的标准,因为就算这个创意现阶段不能实现经济利益,但是其带来的知识延伸以及创意,可能会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郭铭华 那可)

(责任编辑: 郑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