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珐琅表:做中国品牌的世界名片

27.06.2014  12:12

  孔氏珐琅表:做中国品牌的世界名片日前,记者来到孔氏珐琅表总部对孔氏董事长孔令俊进行了采访。在孔令俊办公室的门厅墙上挂着一副孔子的画像,整个人便瞬间被带入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接着映入眼帘的是陈列在展柜中的珐琅表,精致的做工,珐琅独有的美感,传统文化的题材……仿佛回到了古代,眼前闪现出名门望族、君子佳人对着精致的珐琅工艺品味鉴赏。

  孔氏珐琅创始人孔令俊

   传统珐琅工艺源远流长

  珐琅又称佛郎、拂郎、发蓝,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的珐琅制品。根据胎地种类,珐琅器一般可分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等。

  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清康熙年间传入中国。乾隆年间的画珐琅器工艺上出现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朝代更迭,露往霜来,珐琅已经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之中,珐琅工艺在中国巧匠精雕细琢下精美绝伦,举世无双。

   76代孔子传人精益求精孔氏珐琅历经六代蜕变

  孔氏珐琅表的创始人孔令俊是孔子的第76代传人,孔令俊身上带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孔令俊对珐琅工艺的完美程度要求苛刻,在创建孔氏珐琅之前就游历世界各国,研究国外名表,购买釉料研发珐琅工艺。经过长达3年的研制,第一代孔氏珐琅表问世,之后孔令俊开始收集各方顾客意见和建议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完善。

  第一代:掐丝珐琅锦绣前程

  孔令俊说:“每一次完善都要下很大的决心,新一代研发成功后,我们会将旧一代不足的地方全部扔掉。”

  第三代:钢带神骏踏青 第四代:玉兰花

  孔氏珐琅至今经历了6代蜕变,每一代蜕变都是漫长且痛苦的过程,但孔令俊没有因此浮躁不安而是沉下心来,潜心研发珐琅工艺和制表工艺。孔令俊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他将这个漫长的过程称为“沉淀”,他相信沉淀后的孔氏珐琅肯定会更好。

  第五代:镂空表带山高水长 第六代:掐丝珐琅飞天玫瑰金

  孔氏珐琅已经第6代,孔令俊仍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比如,表带突破单一的皮带,进行镶钻和镂空,表盘应用贝壳并将油画烤制在上面,孔令俊力求能在珐琅工艺上取得突破。孔令俊相信孔氏珐琅经过沉淀后会具有优质的品质并形成与国际品牌相媲美的品牌价值。

  [1]  [2]  下一页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