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季东北玉米临储收购或将有变

03.03.2016  10:08

  上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表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改革等正在积极推进,其中 玉米 价格改革方案会在全国两会后尽快推出,不耽误老百姓的春耕, 小麦稻谷 的价格改革也必须及时跟进,时间不能拖得太长。此次发言有何深意,新季东北玉米还能享受临储敞开收购吗?笔者在此初步给予大胆预测:由于今年政府秋季收购玉米价格将大幅下跌,其直接收购价定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即市场份额将有相当部分回归原有市场中的收购商业或者贸易主体。

  与此前发言不同,此次有关“两会后推玉米补贴改革,不耽误百姓春耕”的言论可谓亮点多多。首先,“玉米价格改革方案在两会后推出”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法制意识,因为按照2014年8月修正、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的《预算法》第五章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在当前我国临储玉米降库存势必牵涉财政拨款的情况下,法律流程不可缺失,换而言之,具体临储玉米泄库如何定价,秋季临储玉米收购价格几何还需要人大说了算。其次,不耽误百姓春耕,开始考虑提前释放政策信号,引导农民种植的问题,可惜的是虽然东北玉米种植有谷雨种大田的说法,但相当一部分农户 种子 等农资购买时间是在秋收以后,政策迟迟不出台,这也是今年春节期间北方农民为春季播种一筹莫展的原因。最后,小麦和稻谷价格改革也必须及时跟进,说明有关部门终于可以全盘考虑降库存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毕竟在玉米价格市场化,种植收益可能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依旧有政策托底的小麦、稻谷种植可能兴起,玉米泄库将遭遇“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

  尽管此前业内盛传2016年秋季临储玉米收购价格将降至1400-1500元/吨,与国际接轨,东北农民每吨补贴500-600元,但一方面这需要人大最终审查和批准,另一方面新季东北玉米临储收购可能不再敞开收购,广大农户需做好思想准备。在2月中旬农业部发布的《加快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中第五条明确,完善现有临时收储制度,减少政策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允许托市收购价格在不影响安全目标的前提下合理波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设定收储规模,不再实施敞开性收购。

  综合上述,目前我国玉米价格改革方案基本思路已经成形,政府在相关法律程序等方面也有所进度,只是因为政策涉及财政预算,需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故直至目前临储玉米泄库方案、新季玉米收购政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尚未落下,玉米期现货市场的利空因素也没有完全释放。不过可以大致确定的是,新季东北玉米临储价格将更接近市场,与国际市场挂钩,同时临储收购的“大红包”很可能因收购规模的改变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