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特点明显 玉米价格弱势依旧

20.01.2016  13:39

  时至今日 ,距离农历春节已不足仅20天左右,国内玉米市场“季节性”特点较为明显,其价格整体表现阴跌。一方面,主产区迎来节前售粮高峰,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另一方面,临储玉米出库传闻导致用粮企业备货热情有限,部分贸易商甚至已经停收。此外,今年华北玉米外运优势也较为明显,挤占了部分销区东北玉米的份额,加之南方港口进口谷物价格优势依旧明显,对内贸玉米价格仍有所压制。具体分析如下: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表现阴跌

  目前,正值节前农户售粮高峰,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但在临储收购快速推进和用粮企业增加补货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整体走势较为平稳,局部略有下降。截止目前,黑龙江肇东地区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740元/吨左右,基本稳定;吉林长春地区1860-1920元/吨,个别企业略降1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进厂价1920元/吨,基本稳定。预计后期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将以稳为主,个别企业小幅波动。华北深加工企业下调玉米收购价,山东潍坊玉米深加工企业14.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830-1850元/吨,个别企业下调10元/吨;河北石家庄进厂价1710元/吨左右,下降10元/吨。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累计下降30-50元/吨,而饲料企业玉米收购价基本稳定,目前山东潍坊地区优质玉米与普通玉米价差扩大至80-100元/吨。华北农户加快售粮,市场粮源充裕,但质量并不理想,水分仍然偏高,霉变偏高,饲料厂采购难度较大。在进口替代谷物到港量减少的情况下,预计优质玉米价格仍将相对坚挺,品质价差可能继续扩大。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继续下跌。一方面,北方港口大量华北玉米到货,港口贸易商收购并不积极,部分甚至已经停收;另一方面,广东港口玉米库存较多,加之进口高粱等谷物价格优势明显,玉米价格承压下行。此外,广东港口玉米价格自1月初开始走低,截至目前已经累计下跌50-60元/吨,预计短期内仍有一定下降空间。截止目前,辽宁锦州港14.5%水分玉米收购价2020元/吨,理论平仓价2070-208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20-30元/吨;鲅鱼圈2000-2030元/吨,理论平仓价2070-208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20-30元/吨;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优质玉米成交价格为2150-216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40元/吨。

  主产区农户售粮进度同比偏快

  1月中旬以来,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为节前变现主产区农户售粮进度不断加快。其中:东北地区农户售粮同比偏快。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目前黑龙江农户售粮进度为76%,较上周提高5个百分点,同比快18个百分点;吉林为60%,较上周提高8个百分点,同比快12个百分点;辽宁为72%,较上周提高6个百分点,同比偏快6个百分点;内蒙古为57%,较上周提高7个百分点,同比持平;华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达到52%,比上周提高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偏快3个百分点。其中,河北农户售粮进度为44%,比上周提高6个百分点,同比落后1个百分点;山东为57%,河南为55%,均比上周提高5个百分点,同比均快5个百分点。

  吉林省储轮换下调玉米起拍价

  1月11日,吉林省举办省级储备粮轮换竞价销售交易会。此次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2.33万吨,实际成交2.05万吨,成交率达到87.85%,最高成交价1740元/吨,最低成交价1660元/吨,成交均价1704元/吨。新玉米上市以来,吉林省已经举办过3次关于玉米省储轮换的竞价销售交易会,11月份的轮换竞价销售中,三等玉米起拍价为2180元/吨,由于显著高于市场价格,并未引起市场太多关注。12月份和1月份轮换竞价的吉林省储玉米,主要是2011年产陈粮,存放地点均在大连市区,靠近大连港口,12月份的轮换竞价起拍价为1760元/吨,但玉米品质存疑,部分轻度不宜存甚至重度不宜存,再考虑到陈粮贴水以及后期玉米价格可能继续走低,此次轮换也未引起市场太多关注,最终全部流拍。1月份我省继续轮换这部分玉米,起拍价继续下调100元/吨至1660元/吨,市场反应较为热烈,成交率达到87.85%。吉林省储轮换玉米大幅下调起拍价,成交情况较好,一方面反映出其库容压力较大,玉米急于出库;另一方面可以预见的是,后期市场现货趋于紧张,在起拍价合适的情况下,企业将加大参与省储轮换竞价的力度。

  东北地区玉米外运数量继续下降

  2015/16年度以来,东北地区玉米外运数量继续下降。其中:预计2015年第四季度东北地区玉米外运总量为600万吨,同比下降53%。其中散粮下海量为270万吨,同比下降64%,集装箱下海量为310万吨,同比下降6%,火车和汽车入关数量为20万吨,同比下降90%。东北玉米外运量下降,一方面是2015年东北四省区临储三等玉米收购价格统一为2000元/吨,地区价格差异不再存在,加之港口与产区腹地较长时间存在价格倒挂,大多数贸易商偏向于直接将玉米交给临储。临储玉米收购数量迅猛增长,影响东北玉米外运;另一方面是广东等沿海销区仍有大量高粱和大麦库存,尽管在华北和东北产区杂粮优势不存在,但是在销区杂粮仍较玉米有一定替代优势。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0-11月我国进口高粱和大麦分别为175万吨和156万吨,同比增长18%和333%。而12月的进口量仍然庞大,至2016年1月上旬仅广东地区就有高达50万吨的高粱库存和14万吨的大麦库存。杂粮使用的增加也导致部分销区地区对玉米的需求缩小。此外,今年华北玉米外运优势也较为明显,挤占了部分销区东北玉米的份额。

  南北港口玉米库存水平频创新高

  1月中旬以来,南北港口玉米库存数量不断增加,并双双创下新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目前,北方四港玉米库存量为269万吨,是2015年8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一周增加11.1万吨,较12月同期增加20万吨,较上年同期低75.7万吨。当周下海量为27.9万吨,尽管较之前一周略降3.6万吨,但仍是2015年8月中旬以来的次高水平。本周,广东港口玉米库存不断增加,并创4个月新高。截止1月13日,广东港口国产玉米库存量达到31.4万吨,是2015年9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广东港口玉米库存量较12月下旬的低点已经增加了近3倍。目前广东地区饲料企业的玉米需求并不旺盛,一方面备货量较小,另一方面进口高粱价格优势明显,目前广东港口高粱和大麦的价格分别在1820元/吨和1700元/吨左右,与玉米的价差分别在360元/吨和480元/吨左右,高于替代临界价差,用粮企业采购积极。目前,广东港口进口高粱库存为52万吨,较上周增加10.5万吨;进口大麦库存为12.5万吨,较上周减少2.0万吨。短期内,广东港口大麦到港量不大,在库存降低的情况下,大麦价格将受支撑;而进口高粱到港量较大,预计价格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国内玉米副产品价格持稳

  1月12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开始对美国进口DDGS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成为玉米市场阴跌中的一抹星红,进口DDGS市场惜售走坚,其他玉米加工产品价格多数持稳,终端企业春节前备货需求平缓谨慎。近一周,东北临储玉米收购节奏有所放缓,华北玉米继续下行较东北价格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临储玉米出库传闻导致终端备货热情有限,玉米整体价格表现阴跌,东北深加工玉米挂牌价格区间1740-1960元/吨,华北价格区间1810-1930元/吨。第3周国内玉米淀粉与副产品价格多数持稳,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亏损72元/吨,山东淀粉加工亏损79元/吨;玉米酒精价格局部继续寻底,黑龙江酒精加工亏损478元/吨。近期估算淀粉行业开工率75%,酒精行业开工率60%。

  同时,1月12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DDGS)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国内进口DDGS现货报价再度走坚,部分报价上升30-50元/吨,散柜区间1600-1700元/吨,同时美盘船期3月12日前可到港的CNF报价走势偏强,主港价格210-216美元/吨,进口成本顺差80-100元/吨左右。预计今年3月中旬之后进口DDGS到港量才会出现明显下滑,利好中长期国产DDGS、豆粕和杂粕等其他蛋白粕类产品消费需求。总的来看,东北临储玉米出库传闻使得国内玉米市场保持空头氛围,中下游贸易商和生产企业备货节奏平缓,多数玉米加工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局部玉米酒精续跌,不过受进口DDGS“双反”调查政策落地影响,进口DDGS现货报价偏强。短期来看春节前需求支撑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持稳,潜在政策利空因素使得玉米加工产品价格易跌难涨,不过利于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和出口竞争优势。

  展望后市,国内玉米市场将继续面对季节性供给压力与政策基本面的博弈,预计春节前其价格弱势难改。对于东北产区而言,虽然节前农户售粮进度不断加快,但有临储政策支撑,其价格难以明显下跌;华北产区用粮企业备库活动逐渐启动,但因对后市心态偏空,备库需求并不理想,对价格提振作用有限。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传闻:自上周我国玉米进口大幕拉开以来,我国买船数量已达到13-15船,主要为乌克兰玉米,CNF报价195-200美元/吨,船期2-4月,南方港口人民币报价1500-1540元/吨,较南方港口现货低600元/吨以上。鉴于目前多数饲料企业配额尚未到位,预计随着2016年玉米进口配额下达买船数将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