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长跑”,步步都要落实

16.11.2014  12:37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意味着新的造福千百万儿童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步入现实。当此时,有必要提个醒,学前教育是个长跑,每一步都得迈得扎实。

  一方面,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中央财政投入五百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600亿元,2013年底在园儿童比计划实施前增加了918万,幼儿教师一时炙手可热。另一方面,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仍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公众需求。而从国家与国家比较这个层面来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1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平均已达92.8%,甚至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不及我国的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也远高于我国。即使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在未来完成之后,我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也只是处在继续追赶别人的过程之中,所以必须调整好心态,做好长跑的准备。

  扎实的学前教育长跑,离不开科学有效地编制计划。国家层面的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之时,意味着各地的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也将成为有关部门的沉甸甸责任。从过去的经验看,有效地避免有关部门做计划的虚火和小九九,最好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引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力量参与;二是真正公之于众,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评说。所以我们期待着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编制这个环节就有更多的改革举措和更高的科学水平。

  计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每一步都得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尤其避免数字掺水甚至变成数字游戏。在回溯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时,有学者将有些省份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与全国事业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相对比,发现个别地方幼儿园增长的比例有水分。这提醒我们:要防止一些地方在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时玩数字游戏,夸大成绩为自己贴金。因此应加强对这项行动计划在资金使用、工作效果统计等方面的审计。

  随着学前教育的步步推进,需要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以增加普惠性民办园的供给。为此二期行动计划将继续落实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但是,一波又一波的留学热、教育移民告诉我们,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不缺需求,民间也有旺盛的投资热情,关键要以促进民间教育投资的良法和良规,把民间资金和人才吸引过来。而在现实中,一些政策的实施常常被有关部门打了折扣,民间教育投资常常遇到“玻璃门”。这就意味着,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能不能赢得社会力量支持,博得公众喝彩声,要看相关改革执行的力度和效果。(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鹿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