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配餐好饭不怕“管”

08.04.2015  12:09

  

  

  学生午餐吃得怎么样,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晚上回家狼吞虎咽,说在学校吃的午间配餐不可口;有的孩子说饭菜偏油腻。家长们不禁要问:学生在校食用的配餐安全吗?配餐企业究竟什么样?饭菜营养搭配是否科学合理?不好吃怎么办?家长可否有选择权?记者对学生的配餐情况进行了走访。

  配餐企业到底啥模样?

  记者“探营”感受卫生与规范

  据了解,哈尔滨市目前有11家具备为学校配餐资质的企业。为了解到配餐制作及卫生环境的真实情况,记者赶早来到了一家大型配餐公司——哈尔滨英才快餐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曹玉才带记者全程参观。进入车间之前,记者被要求佩戴工作帽、口罩,穿上工作服,踩上工作靴,全副“武装”后,进入了一条风淋通道,进行全身消毒,同时脚下踩在一个小型消毒池中,为靴子消毒。如果是车间工人每天上岗前还必须要测量体温,以确保工作人员不带病进车间,进车间时要对手部消毒。

  记者首先来到热调理车间,即大锅翻炒做菜的地方。只见厨师着装都很整洁,戴着透明的塑料手套,所使用的灶具也显得清洁透亮,大锅、锅盖及周围瓷砖的卫生状况,都堪比住家的洁净程度。为防止原料因潮湿而腐坏,这里炒菜所用的食材和半成品,都不能接触地面,而是一律用木拖架隔开放置。曹玉才说:“做餐饮特别是为孩子做饭,就是在做良心,想有效益必须先有良心。”

  随后记者进入米饭生产车间,据说这条全自动生产线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五千人所食用的米饭。从储米机、洗米机到浸泡机、蒸饭机、洗锅机,整套生产线只需一个工人辅助。之后记者又参观了全自动油炸线、洗箱机、洗消设备、恒温冷库,以及最终的配餐输送线,目睹和感受到了这里的卫生安全。

  大企业这样,小企业也会如此吗?记者又赶往另一家企业——云升营养餐配送中心。这家公司规模虽小,安全卫生工序一道都不少。据了解,该企业所配备的超声波洗碗机在全市业内都是先进的。该企业赵经理介绍说:“厂子虽然小,但达到了市里要求的A级标准,卫生条件一直是监管部门要求的重中之重。哈尔滨11家有资质的企业,我几乎都去过,卫生都不错。毕竟卫生安全正是我们最操心的,责任重大啊!”

  监督部门如何把关?

  量化分级A级方可进校园

  除了企业的自我规范,监督部门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屏障。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处是该行业的主管部门,餐饮处齐处长表示,哈尔滨市半数以上中小学都集体配餐,集体配餐企业一直是餐饮服务监管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话题。

  据齐处长介绍,从2013年开始,加强集体配餐管理已被纳入到哈尔滨市政府惠民工程实施跟踪问效。该局首先采取了“坚持量化分级的程序和标准”的办法。他们将全市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纳入到量化分级体系,对许可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环境、采购储存、加工制作等9大类58项有关食品安全、规范操作、诚信经营等方面进行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评定。每年该局在对餐饮企业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评定的基础上,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检查、专家联评等程序进行年度等级评定,按量化分值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依次用A、B、C表示,结果公示。而记者采访的这两家企业均属A级,学校为了学生用餐安全,只允许A级企业进入校园。

  再一道关卡是盯住关键环节,即对企业食品安全原料、食品加工、分装操作规范性情况的监督。在一家配餐企业的储藏间,记者看到,这里存放的米、油、盐等几乎都是名牌。餐饮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不是每家都能做到这样,但所有企业的这些环节都有备案和受监控设备监督。监管部门创造性的与商务部门肉菜追溯体系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自主研发了一套“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电子台账软件,实行远程电子安全监控追溯系统。该局为A级企业免费配发电脑及视频监控设备,并正式运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食品加工、制作、检验等区域的事前与事后同步监管,各餐饮企业的原材料须登记在电子台账上,实时提交,饭店的食品原料进货、使用和库存情况一目了然。对没能实时提交信息的企业,首次责令改正,再次警告,重复“犯规”者将会降低等级。

  另有一道关卡是实施监督抽样。记者在走访配餐企业时,发现一个特殊的带锁冰箱,里面摆放着一些装有饭菜的小盒,上面写着日期。这就是每餐的食品留样,被要求48小时留存,它不但是保护学生健康权益的证据,同样是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合法依据。

  吃好、吃饱、吃香咋平衡?家长希望引入市场竞争

  家长们对学生配餐卫生安全似乎大可放心,但他们另有顾虑。小文(化名)是哈尔滨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她告诉妈妈,学校里的配餐比去年好吃些,可是总有鸡肉,有时一周五天都有。小文为何对鸡肉这么敏感?原来她患有性早熟的症状。而油炸食品、蜂蜜、鸡肉都是医生建议儿童不宜多食的食物。合理搭配膳食成为家长的又一希望。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这不属于企业违规操作,也不在监管范围内,但他们一定会向配餐企业反映。

  哈尔滨市一所初中二年级学生小乔(化名)已经一年不吃学校配餐,原因就是“不好吃”。家长宁愿为她选择民间口碑好的小作坊,也不选择正规配餐企业。小乔妈妈解释说:“配餐不好吃会让食品卫生安全的意义大打折扣。当初孩子在学校吃不下几口,经常到放学时饥饿难耐,狼吞虎咽,哪个家长看着不心疼?所以配餐要安全,也一定要美味、营养,仅仅安全卫生,味道不好,孩子怎会买账?”有业内人士分析,正规企业被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所以饭菜不会像使用添加剂的饭菜那么“美味”,当然配餐企业应该不断在口味上下功夫,互拼手艺,让孩子吃上不但安全而且美味的午餐。

  有些家长建议,企业应该有权威的健康营养食谱,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负责制定食谱。另有家长强烈建议,学校不能只选择一家企业,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学生们从“配餐”到“选餐”,可以在符合配餐资质企业的框架下有选择权,而不是一家企业一统校园,竞争不但对学生有利,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同时很多家长表示,作为学校“娘家”的教育部门应该联合相关主管部门、餐饮企业以及全社会,共同为此把关。(记者刘剑 文/摄)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