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哈兽研学者为抗埃博拉病毒提供新依据

15.03.2017  21:33
  本报讯(张晓鹏记者彭溢)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基础免疫团队郑永辉研究员和王斌博士,近日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的合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出版的《生物化学杂志》上在线发表,将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埃博拉病毒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感染人可引起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最高可达90%。目前尚没有获得许可在临床应用的疫苗,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据了解,病毒粒子表面的囊膜糖蛋白是介导病毒感染靶细胞的唯一蛋白,因此被认为是疫苗研发的首选抗原以及抗病毒制剂开发的理想靶标,但其在宿主细胞内的成熟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囊膜糖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据郑永辉介绍,病毒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内环境来完成自身蛋白的成熟及病毒粒子的组装,这是一个涉及多个生物学事件的精密调控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或缺失都可能导致病毒无法装配和感染。本研究阐明了细胞通过囊膜糖蛋白基化而调控蛋白功能的详细机理,将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