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化学学院青年教师于耀光在二氧化钛界面工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8.07.2018  02:03

哈工大报讯(王计/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香江学者”计划支持下,我校化工与化学学院青年教师于耀光与香港城市大学张瑞勤教授课题组合作在二氧化钛界面工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活性异原子调制金红石型二氧化钛(110)晶面间隙态”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2018,57,8550 –8554,影响因子12.102)上。于耀光博士为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

二氧化钛材料以其无毒、稳定、高效的特点一直是高性能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在光电化学领域的应用中,二氧化钛较宽的带隙使其对太阳光谱的吸收范围非常有限,限制了这种材料的实际应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二氧化钛表面无序化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拓展其对太阳光谱吸收范围的手段之一。但对于需要明确表面吸附点位来启动光电催化过程的化学反应来说,表面无序化显然不利于这类反应的顺利进行。针对该问题,论文采用活性氮原子取代金红石型二氧化钛(110)晶面的三配位氧,从而在材料电子结构中构造出了穿越费米能级的间隙态。这种间隙态极大促进了光生电子向二氧化钛导带的跃迁。论文以光还原六价铬为示例反应,证明了修饰后的二氧化钛表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反应活性。

于耀光博士在陈刚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工作后于2014年留校任教,主要在设计合成先进光电催化材料领域开展研究工作,迄今已在《德国应用化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化学通讯》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引用800次以上,h因子16。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0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