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学校管理也要选择“往旁边去”
有这样一个禅理故事,很有意思: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我想,这小沙弥将来一定是可以成为得道的高僧的。前天听说北师大有幢楼是他们学校的跳楼楼,感到比较惊讶。今天看到这个小故事,我就想啊,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两极,非此即彼啊。很少想着“往旁边去的”。两极思维的形成教育似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总是习惯给孩子树榜样,定目标,还习惯于将他们分成“三六九等”(呵呵其实就是“好”、“坏”两极)。当他们稍知事理的时候,我们教给他的就是“好”与“坏”啊,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
学校教育的一个可怕的现实就是是我们就像那个老和尚一定要沙弥在生与死中做出选择。总是将学生朝着一个方向赶啊,赶。没赶上或者不愿赶的,于是我们要不就选择了放弃,要不就选择了责难。于是就有了没考好跳楼,学不好跳楼,失恋了跳楼,被骗了跳楼,生意不顺跳楼,股票被套跳楼……
小沙弥的智慧就在于他深知“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选择是应该丰富多彩的。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啊。可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忘记了这样的古训。人生在世难免为生计所迫,受环境所困,因家庭所累,被情感所惑……你逃不掉啊,逃不掉。这就如我们的教育,你总是埋怨体制,埋怨制度,你总是希望体制与制度给你带来改变的希望。可是你想过没有体制和制度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吗?你无法改变的,但你总是想它能改变,那么,你一定会很纠结,很纠结。其实,我们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也就是我们要学会选择第三条道路、第四条道路、甚至更多的道路。
比如我主持二甲中学工作时,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与四星级高中和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政策扶植的三星级学校和城区学校去拼高考与中考升学率呢?为什么就认为我们不拼升学率就没有出路了呢?为什么总是要那么在乎人家问起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呢?三年多的努力证明,我们的“今天第二”,我们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就是一种“往旁边去”的选择。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是“老和尚”,我们只能学“小沙弥”啊。
有同仁告诉我最近有人总是问,你们不搞模式,你们教学成绩能和人家比吗?也有人问我,我不管其他,我只问你,你们这几年,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呵呵,也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啊。教学成绩好坏我们说了不算数的,数据统计其实也是不能完全算数的。统计要考虑具体基础吧,可是谁考虑这个呢?我只知道我们的学生出门的时候比进门的时候好了许多。至于说学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也说不上呢。其实我说了也不算数的,要同仁们与同学们来说,要第三方来说。可是我们的教育评价是没有第三方的。我为啥要在这些问题上纠结呢?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