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回溯

17.06.2014  13:41

  这是一场入心入脑的思想政治洗礼。这是一场动真碰硬的队伍作风锤炼。这是一场沾泥土、接地气、返本色的实践行动。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宝清县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大地,贴近泥土,心系百姓,走进群众,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深学深思,真查真找,即知即改,奏响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强音。

  充分发挥一把手带头作用

  选派10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督导组第一组长,10名正科级干部担任督导组组长,全程参与督导单位各项活动,并组成巡检组适时检查指导基层单位各环节活动,保证各单位活动不走样、不散光、不跑偏。全县28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联系点,并深入实地调研指导,参加基层单位的集中学习、研讨,为全县党员干部树榜样、作示范。开展“县委常委上讲堂”活动,县委常委相继对全县各战线党员干部作了12次专题辅导。目前,县处级领导干部共深入联系点调研47次,召开座谈会20余次,直接听取意见1万余条。各单位“一把手”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一把手”带头讲党课、作辅导50余次,带头深入基层、访贫问苦318次。形成了县委抓党委、党委抓支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的可喜局面。

  在学深学透上下真功夫

  结合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及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制订学习计划,组织集中学习,带着问题研学,在思想碰撞中加深理解。编发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100问》口袋书1万余册,为干部随时学、反复学提供了便利。将“三严三实”要求和学习焦裕禄、于海河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在全县唱响了“向焦裕禄学习,向于海河看齐”的主旋律。特别是对照身边的典型于海河,开展了“四学四问四做”活动,并对海河精神进行研讨、提炼,要求全县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选树了好校长王世慧、优秀教师李娜、“头雁”党支部书记姚念和、道德模范王凤华等一批身边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常委班子以《学习焦裕禄,自己怎么做》等为主题进行了5次专题研讨,各级领导班子召开研讨会360余个。每周五晚,一些单位都在开展“干部夜校学习”活动,分别以专家讲坛、系统培训、干部上讲堂等形式研读书本、挖掘精髓、交流思想、畅谈体会,使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提高思想认识。

  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

  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开展了“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县处级干部每人带头深入2户企业、2个乡镇、10个村(社区)和100名群众,深度征求意见,确保态度在一线端正、诚意在一线展现、问题在一线查清。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农户1万户,走访面达75.5%,共征求意见21256条。各级“一把手”严格落实省委“八个带头”的要求,特别是带头查摆剖析问题,把“找不出问题就是最大问题”的压力层层传导下去,使每名党员干部纠正了瞻前顾后的心理,主动把自身问题查清楚、亮出来。县四大班子主动查找问题153条,其中县委班子52条,县委常委114条。建立了“双向查摆机制”,县级领导与分管战线“一把手”之间互相找问题、查表现、提意见,在双向查摆中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浮求实;各单位也参照县处级干部的做法,深查细究,交换意见,相互点评,做到当面揭短。

  聚焦“四风”真查真改真行动

  创新实施“能人助村行动”,选派优秀后备干部、本土企业家、退出科级领导岗位的正科级干部共38人到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或“名誉村主任”,帮助任职村抓班子建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实现晋位升级。目前,十二里村名誉村主任张吉兴投资50万元,为任职村维修砂石路3000余延长米,为家乡栽种大型景观树600余棵;徐马村第一书记康元第召集本村走出去的能人成立同乡会,共同助力家乡发展。

  针对农民土地流转、宅基地出让、农资粮食购销难等问题,组建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无偿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将信访、司法、物业等民生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在县级组建“为民服务中心”,乡(镇)成立为民服务办,在村(社区)设立为民服务站和代办员,实现为民服务“三级联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刹风正纪、专项治理”活动中,县纪委、县监察局对全县39家单位进行暗访检查,对迟到早退、离岗空岗、态度蛮横、推诿扯皮等现象先后两次在《宝清新闻》公开曝光,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县委还清理了276名超级别、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和21名“吃空饷”人员;挖出了9名违规享受低保和廉租住房政策的人员;查出了4名教师乱补课、医生收红包的违纪人员。

  宝清县委书记朱海涛深有感触地说:“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坐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像亲人一样与群众交心、换心、用真、用情,教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达到触及灵魂、修神定气的作用,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马淑芬本报记者王鑫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