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3万农民种牧草鼓腰包 实现年产值1.4亿元

29.12.2014  13:25

  本网讯(赵敏黾)  今年,杜尔伯特的339万亩草原亩产牧草近100公斤,实现产值1.4亿元,不仅全县的畜牧产值直线蹿高,还直接拉动了3万多农民致富增收。这是一组喜人的数字,也是一组还有上升空间的产业。 
  “以前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牧草的价格一直很低,致使许多农民对草原的保护意识不足,过度放牧、破坏草原等问题严重,直接导致了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三化’现象严重,草原产草量直线下降。”县草原管理站副站长郭宗雨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兴起,牧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价格也一路飙升,每吨从原来的三四百元涨到现在的上千元。 
  如何将得天独厚的草原优势发挥到极致?如何让牧草变成农民手中的“金草”?杜尔伯特动起了脑筋,从2004年开始,把牧草产业作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当时我们在沙化、退化草原上种植苜蓿、羊草等多种牧草,对比发现,种植苜蓿草的草原不仅土壤营养成分提高了,其中管理较好的草地,仅靠卖草亩收入就达900元,比大田作物的收益还高。而且一次投入,可以连收十几年。”郭宗雨说。 
  一颗小小的牧草价格何以这么高?郭宗雨告诉记者,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利用年限在7年以上,是当前世界上营养价值最高的牧草,有“牧草之王”之称。 
  能受益就要推广,要让它成为农牧民收入的抓手。杜尔伯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公司+农户”,这是杜尔伯特推广牧草产业发展的模式。看上去只是一道简单的加法运算,但仔细分析起来却并非那么简单,为了做好这道加法题,杜尔伯特人可谓用心良苦。 
  通过努力,杜尔伯特引进了远方苜蓿生产有限公司,以流转农户土地的方式,形成苜蓿草种植基地。鉴于苜蓿产业投资大、效益回报慢的实际,县委、政府兼顾企业、农牧户双方利益,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具体种植中,考虑到种植苜蓿前两年受益少的实际,该县按照一定标准对苜蓿种植企业进行补贴。 
  “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使我们的企业发展很快,现在基地种植的品种全部是从美国进口的,种植方式也全部采用指针式喷灌,不仅产品远销内蒙古及东三省等地区,还直接拉动当地百姓实现就业。”公司的张经理说道。 
  对于种植牧草的农户,也加大了补贴力度,每亩给予50元的良种补贴。种植苜蓿达到300亩以上的在原有补贴之上再享受苜蓿补贴,以此激励更多农户投身牧草种植。 
  有付出必然有回报,有运算当然要有结果。牧草规模化种植为杜尔伯特地区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咱们眼前的这300亩地就是我家的,我2010年承包了这片草原后,就把自家的土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现在就是专职种草工,除每年能拿到流转土地的钱外,种植牧草一年能给我带来20多万元的收益。”杜尔伯特种草大户王宁告诉记者说。   
  从2004年至今,杜尔伯特339万亩草原先后被3万多农户“瓜分”,这些农民通过承包草原的方式逐渐从原始农业走出来并转变为职业种草人。这些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有补贴、有工作,在企业打工的还有“五险一金”。 
  与此同时,牧草规模化、集中化种植有效缓解了杜尔伯特禁休牧期间49万头只牛羊的饲草料需求缺口。 
  说到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好牧草产业,郭宗雨说,他们将通过走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尽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牧草优势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养殖——生态的产业链,使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牧草产业向支柱产业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