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示发展新形象

16.01.2015  12:31

  2014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对内凝聚“龙江力量”,对外展示“龙江形象”,为推进“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推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理论武装劲风扬帆

  坚持牢牢把握“两个巩固”这一根本任务,创载体、活形式、强本领,以学促用、着力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以学促研、积极为龙江改革发展“把脉开方”,构筑共同理想之根。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提层次扩规模,先后举办5期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授课,累计培训厅局级领导干部1334人,县处级领导干部23872人,占应训面的97.3%。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省委中心组集中学习4次,整理省委主要领导讲话在中央媒体发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广泛深入,举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组织理论骨干培训班,开展网上理论测试,省委宣讲团集中宣讲近百场。组织群众路线理论研讨活动,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由省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2篇理论文章入选中央教育实践办优秀研讨论文,集中展示了我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成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评选表彰了2013年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四类标兵”103个,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召开“五大规划”系列研讨会,编辑出版“五大规划”系列论文集《谱写龙江发展壮丽篇章》,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北大荒让全国人民心不慌》、《“大森林”如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来自黑龙江省“五大规划”的报告》系列文章在《光明日报》连载刊发,电视政论片《化茧成蝶》拍摄进入收尾阶段。社科规划工作成果丰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87项,获资助1868万元;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351项,资助经费443万元。省社科院成功承办2014中俄经济合作高层智库研讨会,省社科联成功举办全省第四届社科学术年会。齐齐哈尔市在全省率先开通《鹤城理论武装》微信公众平台,设置《理论前沿》等44个栏目,关注、阅读和转发数量近10万人次。鸡西市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带学帮学促学述学”活动1000余次,开展“三联三讲”活动500余场。

  主题宣传强音律动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强策划、严导向、控杂音,聚焦中心工作、先声夺人,服务发展大局、造势鼓劲,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发展信心,唱响主流舆论之音。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和全省“两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反映全省各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措施办法和经验典型。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全媒体组织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抢抓机遇鼓干劲,积极作为促发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实地前行·回眸龙江发展路”等宣传报道战役,以“五大规划”为切入点,大力宣传我省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有力举措,正面解读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暂时困难,既讲清“怎么看”、又回答“怎么办”,引导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振奋精神,增强信心,鼓足干劲,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围绕在我省举办的“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四次常委会议暨民企龙江行活动”、“中央企业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合作推进会”、全国农业“两班四会”、“首届中俄博览会”、“全省首届养老服务业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等重要会议活动,组织了30余次主题鲜明、基调昂扬、声势浩大的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黑龙江日报》将《真抓实干、创新发展》、《改革在龙江》专栏贯穿全年,同时配发2组系列评论,推出《我省产业项目建设巡礼》系列报道20余篇,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省电台录制的成就报道《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助推粮食产量十一连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头题播发。省电视台制作的《黑龙江农业改革北大仓丰收在望》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题播出。《奋斗》杂志开辟《推进“五大规划”实施、加快龙江发展》专栏,陆续刊发相关文章50篇。东北网推出大型新闻专题《黑土欢歌·丰收又一年两大平原建设再创佳绩》,交互式集成宣传报道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成就。积极稳妥应对热点敏感问题,加强敏感时期网上信息内容管控,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进党报党刊发行方式改革,圆满完成2015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任务。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组织新闻网站开设专题专栏,深入解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以“祖国北疆行、助力黑龙江”为主题组织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活动,开展原创网络新闻作品竞赛、原创网络文化作品评选、“温馨你我——新年感人故事网上展播”、“网络达人绿色食品龙江行”、“图说龙江”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网络建设管理,成立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开展全省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情况调研,对属地备案新闻网站颁发《黑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建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从业人员信息库,开展微信公众账号登记备案工作。深入推进“百千万”网评员队伍建设工程,印发《关于加强全省骨干网评员队伍建设工作方案》,举办2期全省网评员培训班,完成160余项中央网评工作任务。密切关注网上舆情,推进互联网管理和网上舆情监控平台建设,做好中央巡视组在我省巡视期间的宣传舆情工作,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舆情信息2万余条。省报业集团《劲彪新闻》、《掌上龙江》两大APP产品及移动车媒体同步亮相,龙广听友网日均点击量达100万人次,龙广客户端下载量达10万人次。牡丹江市组建由146家单位近千人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策划开展了“和谐幸福牡丹江”、“梦想人生”等网络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绥芬河市同“海参崴新闻网”、俄罗斯“旅游中国网”合作,建立俄文网页,互相建立连接,及时传播龙江声音。

  思想引领拨灯点睛

  坚持以人为本、固本培元,拓领域、丰内容、增实效,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熔铸兴国强省之魂。

  出台我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牡丹江)现场会,举办“核心价值观与幸福城市建设”论坛,开展“节俭养德全面节约行动”、“弘扬企业精神,践行核心价值”、“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各地开设“善行义举榜”。全省15名先进人物组成“筑梦龙江·出彩人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深入全省13个市(地),开展巡回报告27场,直接听众1万余人。大庆市开展“唱响大庆幸福谣、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系列宣讲43场,发放《大庆幸福谣》书籍2.5万册、《大庆幸福坐标》手册96万份、宣传海报5万张、视频光碟5万套,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宣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双鸭山市组建百姓宣讲团,开展“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活动,累计宣讲120余场,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着力放大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效应,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工作方案》,改进典型发布方式,推出“时代楷模”孙波、“农民的儿子”于海河2个全国重大典型和朱彩芹、李庆长等3个“最美人物”以及孙钢、宋金和2个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集中宣传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牟清元、“因公牺牲的好民警”赵厚福、“最美边防战士”贾晨翔、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东伟等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龙江最美人物(法官)”、“六个十佳”和谐单位(家庭)、“感动龙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强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新增城市社区、农村村镇、中小学校及企业单位等省级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42个。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国防教育活动,新命名3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2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力推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修护工作,公布实施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规划》,完成新馆选址和规划设计,启动旧址核心区周边住宅楼拆迁和环境整治及新馆建设净地拆迁工作,推进文物挖掘保护和史料征集研究工作,731罪证遗址网站正式开通运行。组织2013—2014年度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道德模范人物(群体)评选和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展示活动,举办黑龙江省第三届俄语风采大赛,集中展现我省高校师生良好精神风貌。

  改革发展奋鞭策马

  坚持“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相统一,改体制、释活力、促融合,着眼巩固深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眼提质增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增强繁荣发展之力。

  成立省委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与省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统筹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工作。印发《黑龙江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重要改革举措24项、工作项目100项。制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总台账》,完成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影视局整合工作,推进省电台电视台合并、全省广电网络重组和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制定《省属及省级重点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暂行规定》和《省属文化企业负责人“双效”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试行办法》,重点推进省出版集团与中教集团战略合作和间接上市融资,指导推进省报业集团龙报在线、省电视台龙脉影视、省电台龙广之声等公司上市融资,黑龙江乐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哈尔滨七彩莲花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挂牌上市。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召开省时尚产业发展研讨会,制定《黑龙江省关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编制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完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确定182个重点项目。2014年集中推进113个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127.5亿元,截至第三季度已完成投资77.5亿元。哈尔滨市重点推进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中俄宝玉石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鹤岗市开展全市文化产业普查,加快嘟噜河湿地、“龙江三峡”文化旅游集合区等重点园区项目建设。成立黑龙江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省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黑龙江文盛融资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签约授信10亿元,为首批18家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金额达1.78亿元。开展首届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评选推介活动,召开首届国际文化贸易合作恳谈会。第十届深圳文博会龙江文化产业展和首届中俄博览会文化产业展共有59个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达291亿元。举办第九届龙江文博会和首届龙江美丽时尚文化周,总成交额达3亿元。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500亿元,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形象塑造流光溢彩

  坚持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发挥对俄宣传“桥头堡”作用,设议题、显优势、促合作,策划主题外宣活动、讲述龙江故事,加强外宣媒体建设、传播龙江声音,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阐释龙江特色,描绘大美龙江之卷。

  举办中俄边境口岸城市巡礼——“龙江行”中俄主流媒体大型联合采访活动,组织中俄主流媒体记者深入黑河、哈尔滨、绥芬河、东宁等地交流采访,《人民日报》刊发头版头条消息和3个整版长篇通讯,塔斯社等俄罗斯主流媒体刊播相关报道50余篇,全方位宣传介绍中俄边境地区合作动态和我省积极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女士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致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哈共同会见联合采访团成员。分别与香港大公报社、凤凰网联合举办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研讨会,为省委战略决策落实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协调中央对外媒体、香港媒体开设专版30余块,对外阐释和解读我省实施“五大规划”、建设“十大重点产业”的内容实质。圆满完成2014黑龙江(香港、广东)经贸交流活动、首届中俄博览会、哈尔滨·香港周2014、蒙东货物快运的对外宣传工作。开展绿色食品系列宣传推广工作,在《中国日报》等外宣媒体推出专版15个,加大对北大荒、寒地黑土、黑森等我省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策划我省绿色食品宣传推广主题广告,形成了龙江绿色食品“地道”品牌声势,塑造了“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形象。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赴俄举办“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媒体定期交流”活动,组织媒体论坛、媒体研讨会,与俄方达成29项合作意向。以首届中俄博览会为契机举办中俄媒体合作交流会和首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合作交流会。在哈举办“黑龙江·台湾文化合作与发展研讨会”,赴台举办“黑龙江·台湾文化合作与交流”活动,吸引台湾文化产业界近百位知名人士出席,达成14项意向性合作项目。推进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32场,编发《新闻发布工作简报》22期,“黑龙江发布”腾讯微博累计发布信息2600余条,吸引受众近30万。实施外宣精品工程,策划制作了中、英、俄三语版本的首届中俄博览会献礼短片《龙江情韵》,完成《中国》(黑龙江卷)编撰工作。黑河市有效提升口岸外宣辐射能力,推动“中俄‘六一’儿童节互访”、“中俄横渡黑龙江”等系列对俄交流活动常态化,“中俄文化大集”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抚远县成功举办“中俄文艺交流会”、“中俄橡皮艇拉力赛”、“抚远·哈巴油画展”等活动,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文明创建浓荫满地

  坚持把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各项创建活动,倡文明、提素质、领风尚,创文明城乡,兴志愿之风,树身边好人,育美德少年,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谱写昂扬向善之曲。

  召开全省创建文明城乡工作推进会议和中省直单位支持参与哈尔滨等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汇报会,协调各有关方面大力推进哈尔滨市、伊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解决问题407项。进一步转变作风,以骑行或步行的方式对哈尔滨、伊春、绥芬河等地创城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加强督导。哈尔滨市大力弘扬“创城精神”,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规划,建立完善“八横多纵”网格化平台,推动政务、法治、社会、生态等“八大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开展“以城带乡、共建美丽乡村”工作,投入资金45亿元,重点打造56个省级星级村、72个市级示范村。伊春市大力实施“道德素质提升、文明细胞培育、城市精神引领和社会风尚塑造”四大工程,推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举办“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大赛,协调省交通厅在京哈、哈同、哈大等高速路口一次性拿出12块广告牌用于核心价值观宣传,全省百余家媒体参与公益广告宣传,设立各类宣传牌和户外广告20余万块。深入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和“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制定月度评选宣传制度,每月发布一期“龙江好人榜”,选树“龙江好人”330人,朱占华、陈圆圆、张永武等3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制定出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成立省志愿者协会,推出“智慧志愿——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支持系统”,全省新注册志愿者38万余人,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256.8万人,注册率由13.23%增长到23.96%。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暖心龙江”、“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全省志愿服务活动由2013年的3万次增加到17.9万次,年人均服务时间由2011年的0.1小时增加到4.65小时。绥化市组织开展“善行绥化·共举文明”大型系列救助活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2.3万件。大兴安岭地区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对接制度,全区志愿服务动员率位居全省第一、志愿者注册率位居全省第二。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美德阳光建设工程,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获得中央支持建设项目87个,协调1600万元省级彩票公益金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80个。

  文化艺术活色生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筑阵地、树品牌、解需求,夯实基础建设、文化惠民,广泛开展活动、文化乐民,打造精品力作、文化育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服务之效。

  省博物馆新馆、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和哈尔滨大剧院建设有序推进,哈尔滨音乐厅、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以及庆安、兰西、绥滨县文化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18个高山发射台站改造、20个发射台数字化升级改造和24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等省政府民生工程项目全面完成,落实中心村文体设施建设工程资金2.76亿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覆盖全省城乡,受益群众达2000余万人次。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阵地全部免费开放,累计接待群众5000余万人次。群众文化活动惠及城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江山如画”交响音乐会和黑龙江省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第六届“黑龙江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城市之光”和“金色田野”、“高雅艺术进校园”、“送欢乐到基层”、全省农民文化节、全省音乐大赛等文化系列活动,全年为基层送演出、送培训、送辅导、送图书、送数字资源3.3万场,受益群众2600万人次。实施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命名表彰奖励了一批优秀文艺创作群体、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和基层文艺骨干,使群众文化队伍覆盖全省乡镇村屯。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在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中,我省申报的电影《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电视剧《焦裕禄》等6件作品获奖,再次囊括文艺类全部奖项,与北京市比肩,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连续四届囊括文艺类全部奖项的省份,广播剧实现荣获全国广播剧大奖“二十二连冠”。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座谈会,全面部署并启动全省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黑龙江省历史文化题材文艺作品重点创作工程”,集中力量创作推出一批有利于展现我省重大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事件、历史文化名人和独特地域风光的文学和美术作品。电视剧《焦裕禄》、《返城年代》和电影《张丽莉老师的故事》、《大地赤子史来贺》、《情笛之爱》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播出和首映,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东方战场》、《血战嫩江桥》、《大江作证》、《南梁红》,电影《最后决战》、《铁脊》、《爱在黑河》、《不败雄心》等呈现出良好的艺术和市场前景。大型歌舞剧《黑土情》、升级版冰上杂技舞蹈秀《惊美图》和魔术滑稽秀《梦幻图》,商业性驻场演出470场,收入1107万元。佳木斯市以建设“三江文化名城”为目标,加强对抗联文化、赫哲文化、知青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鹤岗市全力打造“共筑中国梦·建设新鹤岗”活动品牌,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2次,举办专场演出16场,征集各类作品1465件,展出作品375件,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七台河市成功举办第九届“七台河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共演出200余场,深入基层进行文艺辅导培训20余次。实施精品图书出版工程,有122种出版前项目、9种出版后图书以及25种数字出版项目获得资助资金475.8万元。于志学的散文集《荒原劲草》、李云迪的散文集《野樱花之谷》、门瑞喻的单篇散文《海峡两岸同醉》、徐海丹(曼娘)的单篇散文《梦回托扎敏》分获第六届冰心散文集奖和散文单篇作品奖。省文联所属各协会推荐的节目和作品共荣获210项国家级奖项和4项国际奖项。

  队伍建设弘毅重远

  坚持把建设过硬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坚强保证,荐贤能、育人才、强能力,以领导班子建设为关键、常抓不懈,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加强,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探索创新,夯实事业发展之基。

  充实调整了省文化厅、省社科院、省文明办、省画院、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经济报社、黑龙江晨报社、黑龙江出版集团、东北网等单位的领导班子,涉及提职调整干部14人,进一步把省直宣传文化单位班子配齐配优。调整充实了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省文联、省画院、黑龙江出版集团、省广电网络公司、东北网等单位重要岗位干部,指导规范东北网等单位的竞争上岗工作,组织所属事业单位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确立省级重点调研课题20个,一般调研课题17个,征集优秀调研成果123篇,形成《关于见义勇为认证体系的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我省文化立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等专项调研报告,典型案例《“践行核心价值观,引领冰城新风尚”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5)》,《广播“长子”为何青春常驻》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4)》并作为2010年以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品案例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学案例选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管理,组建黑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办全省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深化“走转改”活动,推进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实施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全省新闻从业人员基本信息资料管理库。在清华大学举办“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专题培训班”,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举办“黑龙江省文化名家暨宣传文化系统重要岗位干部专题研讨班”,为中宣部各类培训班选派学员37人,确定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10名专家申报2014年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落实基层乡镇宣传委员培训计划,全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班320余个,累计培训基层宣传委员1827人次、各层次宣传干部7406人次。绥化市组织宣传干部开展“弘扬光荣传统、践行优良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