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柯尔克孜族文化展见闻

15.05.2015  16:24

  □姜蔺蔺矫海本报记者邱成

  立夏时节,草木欣欣。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富裕县,在省民族博物馆、柯尔克孜研究会的大力协助下,在县文化馆三楼展厅举办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展。

  韩大妈不时唱起柯尔克孜族流传甚远的《爱马歌》,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近年来,富裕县委、县政府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做了很多工作。此次历史文化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对进一步传承和研究五家子柯尔克孜族村的历史和文化,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次展览是根据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突出展示柯尔克孜族东迁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展览共分为民族分布、迁徙历史、民族文化和现代生活四个部分,以丰富的图片、翔实的文字和大量的实物,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柯尔克孜族文化的机会,也为柯尔克孜族的对外交流提供了平台。

  从展出看,富裕县境内的柯尔克孜族是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叶尼塞河上游特斯河流域迁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嫩江中游左岸定居,至今仍保存着原生态文化资源,古老的柯尔克孜语是目前考察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的“活化石”。在迁移过程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东迁的柯尔克孜族靠口耳相传,保存了以回忆家乡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民谣、民歌,如《祖神》、《蛇神》、《马神》等。这些故事记载着柯尔克孜族人的历史、信仰和文化。2013年6月,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目前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人口2000余人,以五家子柯尔克孜族村人口居多,共有282人,占全村人口的51%,是全省最大的柯尔克孜族聚集村。改革开放前,全村住着土坯房,牲畜散放,村子又脏又乱,吃粮靠返还,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今非昔比,2006年五家子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人们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规划建设了住宅新区、养殖小区、民族风情园和旅游湿地自然保护区。村里还给每户安上有线电视。昔日居住的泥草房不见踪影,村民们全都住进新居。一座万余平方米的养殖小区里,猪、牛、鹅等牲畜实现现代化养殖,村容变得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腰包一鼓再鼓,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招商引资,香港其仕集团水貂养殖基地在境内落户,村民靠劳务投入增加收入,有的村民喜滋滋地说:“如今我们的日子过得如同上楼梯嚼甘蔗——步步高、节节甜。”

编辑:陈丹彤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